11月4日
科技部中國生物中心
公布生物醫藥園區競爭力排行榜
中關村示範區綜合競爭力位列第一
領跑全國
11月2日至4日,科技部中國生物中心在成都舉辦了以「融繪藍圖 築創未來」為主題的「2019年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閉幕式上,中國生物中心發布了《2019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現場公布了2019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爭力排行榜,並對全國排名前十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頒獎。
《報告》共對全國189個生物醫藥園區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調研,綜合比較各產業園區近3年數據,從「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環境競爭力、人才競爭力、龍頭競爭力」5個1級指標和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及增幅、生物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等24個二級指標綜合評選,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意義。
2019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爭力排行榜分為「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及「園區單項競爭力排名」。
備受關注的「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範區)位列第一,領跑全國。五個單項競爭力評價中中關村均名列前三,其中,技術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一,龍頭企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排名第二,環境競爭力排名第三。
目前,中關村示範區擁有5所醫學專科院校、70多家國家級和市級研究機構、4個國際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7家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732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54家。已培育企業1956餘家、上市公司37家,集聚了雙鶴、同仁堂、樂普醫療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培育百濟神州、天智航、諾誠建華等一批技術原創型企業,吸引默克、拜耳、諾和諾德等一批知名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
2018年,中關村生物健康產業實現收入2761.5億元,同比增長8.2%,利潤總額322.9億元,同比增長6.2%,企業科研經費投入191.9億元,同比增長33.7%,已經形成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領域為代表的產業板塊。截至目前,中關村有20個創新醫療器械通過特別審查程序,約占全國1/3。
優異的成績源自辛勤的耕耘
中關村示範區從基礎領域率先發力
出台支持政策
推動成果轉化
優化產業布局
積極促進生物健康領域的大力發展
接下來
我們一起看看具體舉措吧
產業協同機制
中關村示範區建立了全市產業協同創新統籌協調機制,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協調解決生物健康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政策助力創新
今年6月,中關村示範區發布《關於促進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藥品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從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創新、專業化服務平台建設、企業開拓市場、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國際化發展、特色園區建設等六個方面,共計25條措施給予全方位支持。
推動成果轉化
一是聯合教育部、中科院出台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京轉移轉化的若干措施,系統推動高校院所在中關村示範區開展成果轉化;與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簽署了全面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醫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醫工融合發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密切開展務實合作。
二是通過一區多園高精尖項目資金,支持藥品醫療器械高精尖成果加速在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產業化落地,
在2018年、2019年支持的重大高精尖項目中,部分技術品種全球領先或屬於首次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產空白,創新藥占到藥品的91.3%,其餘均為首仿藥。其餘均為首仿藥。在支持的醫療器械項目中,97.37%擬申報三類註冊證,其中40%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批准。
完善產業配套
生物醫藥進出口公共服務平台:聯合北京海關和北京國檢局等部門,在生物健康企業集中的園區建立「一站式」生物醫藥進出口公共服務平台,優化監管流程,解決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進出口審批手續繁雜、監管難度大、通關效率低等行業瓶頸問題。
技術轉移服務平台:支持在重點園區以及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集中區域布局建設技術轉移服務平台、專業孵化器和硬科技孵化器。
目前生物健康領域已支持成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3家技術轉移服務平台,聘用專業人才,開展技術篩選與評估、技術交易與投融資、衍生創業與推廣服務、轉移轉化人才培養培訓等服務;已掛牌成立北京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實驗室等56家生物健康領域的開放實驗室,提供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服務;已支持禾芫科技孵化器等6家硬科技孵化器,為企業提供產業研發、工業設計、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轉移服務。
優化產業布局
一是加強園區產業規劃,實現特色化發展。支持海淀園、昌平園加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力度,加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提升建設,優化提升一、二期服務功能,啟動三期規劃建設;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大健康產業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周邊功能區、亦莊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成果轉化承載能力,引導企業和項目集中布局,做好土地空間規劃,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上下游聯動的發展格局。
二是支持特色園區提升運營服務能力。支持大興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亦莊生物醫藥園、昌平北大醫療產業園等6個特色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為入駐企業提供研發、小試、中試檢測、臨床前、生產流通、投融資等專業服務,舉辦有影響力的比賽、論壇、展覽展示等特色領域活動,增加商務、生活、公寓等配套服務設施。
優化雙創生態
一是利用資本手段支持企業做強做大,聚焦生物醫藥垂直領域的雅惠醫療、本草資本與綜合類的經緯中國,發起設立3支投資生物醫藥領域的成果轉化子基金,帶動社會資本超過40億元。
二是通過開展供需對接、參與重大展會活動等方式,提升生物健康創新產品知名度。聯合大興區政府、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開展了中關村醫藥健康新技術新產品供需對接會,69家醫療機構、天智航、聖醫耀、邁迪頂峰等104家中關村企業參與對接。華脈泰科、頤合恆瑞、大艾機器人等30多家企業參加2019年雙創周北京會場主題展。博爾誠等48家企業參加2019年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
三是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示範應用。今年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首次利用5G技術, 同時開展「一對多實時手術」模式,實現了遠程操控骨科手術機器人實時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