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台記者 鄭君興 蒲佳樂
4月15日,記者來到梁平區市級貧困村——曲水鎮聚寶村,感受那裡的新氣象新變化,首先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村民陳孝良家看看。
4月15日上午,曲水鎮聚寶村村醫楊春孝來到村民陳孝良家裡進行隨訪,經過聽診和血壓測量,醫生髮現陳孝良的血壓有點高,囑咐陳孝良一定要堅持吃降壓藥,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建卡貧困戶一個季度要給他們每人測一次血壓,隨訪一次。像老陳他有高血壓,更要關心他,鹽要吃淡一點,降壓藥隨時要吃,如果血壓高起來了,本身他都已經脫了貧了,今後再生病就再返貧,那就惱火了。」楊春孝說道。
對於醫生的關心與囑咐,陳孝良都牢記在心裡。據了解,五年前,家庭本就拮据的陳孝良突患重病,加上兒子剛考上大學,手術費、學費等巨額開支,壓得這位一輩子要強的漢子差點喘不過氣來。隨後,陳孝良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大病保險、教育補助、D級危房改造……在政府的精準施策下,幾年來,陳孝良不僅治好了病,住進了新房,還在村裡種了一大片李子樹,2017年,陳孝良一家脫了貧。看著如今的新房,家電一應俱全,陳孝良心中無限滿足與感慨。「我現在一個月吃幾百塊錢的藥,自己能夠承受得了,我身體還算可以,發展產業我還可以堅持得了。」
健康得到了保障,陳孝良就想在自己家的李子種植產業上下些狠功夫。經過專家指導和自己刻苦專研,陳孝良成了當地一名李子種植能手。如今,老陳一家種植了近700棵李子樹,因為李樹每年的產量好、果品質量高,他家的李子在售價上一斤能比別人多幾塊,每年靠銷售李子穩定收入10多萬。不僅自己脫貧致富了,陳孝良還想著周圍的貧困戶與老鄉。通過科技特派員的身份,陳孝良不僅耐心接受鄉親的諮詢,解答李子種植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還會主動把李子種植技術送出去。
眼下,成片的李樹枝繁葉茂,長勢正旺,正是修枝梳理的時節。陳孝良帶著村民李萬昌在自家李子園修枝梳理,教授對方技術要領。村民李萬昌自己種了近300棵李子樹,在陳孝良的帶領下,有序開展施肥、除草、修枝和防治病蟲害等李子管護工作,受老陳影響,李萬昌也認為,一定要科學種植李子,樹立品牌意識,並對今年李子的豐收充滿信心。李萬昌告訴記者:「每到收的時候我們這裡到處都是車,去年他們還有賣到國外的,我們李子都是賣完了的,下一步我們是要繼續種李子,因為個個村民都嘗到了甜頭,對種植這個李子也有信心,大家都說,和老陳一起,我們共同來把這個李子品牌要做好。」
陳孝良也表示:「我們今年就是在改這個品種,把原來那個百年李,老李子樹的好品種嫁接到不好的品種上去,我們儘量要保證產值,原來是求數量,現在我們要求質量,改了它,這個李子又大又甜,好吃又好賣。一起把李子栽好,管好,達到大家共同致富的目標。」
通上柏油路,便道修到果園與家門口,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一售而空。嘗到產業發展增收致富甜頭的,除了陳孝良等果農,還有種植中藥材的村民譚從勝。三年前起,譚從勝從周圍村民與貧困戶手中流轉60畝土地開始種植中藥材,種植效益逐漸凸顯。
譚從勝說道:「我們每一年的話是按一畝200塊錢租地,有時候還請村民和貧困戶過來做點工,都可以增加點他們的收入,我們栽的這個是叫吳茱萸,今年是第三年,應該收入十幾萬是沒有問題。」
通過精準施策,貧困戶們紛紛越過貧困線,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特色農業產業的規劃,讓貧困群眾有了施展拳腳的天地,他們辛勤耕耘,穩定增收。目前,曲水鎮聚寶村有貧困戶41戶,已脫貧40戶,未脫貧1戶4人。聚寶村李樹種植面積2000畝,全鎮李樹種植面積近萬畝。
曲水鎮黨委專職副書記肖江表示:「曲水鎮近年來通過產業發展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已形成以李子、蔬菜種植為主的產業體系,市級貧困村聚寶村主要以李子產業為主。全鎮建卡貧困戶已脫貧308戶897人,未脫貧1戶4人,我們要繼續推動產業發展,讓貧困戶穩定增收,保證脫貧不返貧,同時要聚焦未脫貧戶、邊緣戶以及脫貧監測戶,下大力氣開展全方位幫扶,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