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覺得我老公的方法好管用啊,不用怎麼操心就讓孩子的成績上去了。"在休息的時候,同事開心的和我說。
"什麼方法啊?這麼神奇,我也要學學。"聽到同事這麼說,我好奇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我老公那裡學到的,就是在孩子這次單元測試考試的前幾天和孩子說,如果她在這次單元測試考試中取得一百分就給孩子一百塊錢當做零花錢。結果昨天考試成績出來了,她竟然真的考到了一百分。"同事回答到。
"賄賂式教育"方式,聽完同事的回答之後,我腦袋中想到教育方式。如今很多的家長都會利用金錢去激勵孩子,因為這種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可以讓孩子主動的做事自己也會相對的輕鬆。
"寶寶,如果你主動的打掃房間,媽媽就是給你五塊錢。""寶寶,如果你這次考試取得一百分,爸爸就給你一百塊錢。"……等等的對話已經越來越常出現在家長和孩子之間。那麼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
"德西效應"告訴你答案——"賄賂式教育"方式不可取
- "德西效應"是什麼
"德西效應":指的是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進而降低其內在動機。
如果上面的解釋家長不能夠明白的話,現在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幫助理解:
有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村裡面休養,可是附近卻住著一些非常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追逐打鬧,喧譁的吵鬧聲讓老人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休息,在老人多次讓孩子不要在這裡吵鬧玩耍沒有效果之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所有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並且告訴他們誰叫喊的聲音大,他就會給那個人獎勵,而且是叫的越大聲獎勵就越多。起初老人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他們不同的獎勵。
等到孩子們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便開始逐漸減少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都不給他們獎勵了。最後孩子們卻不樂意了還和老人說:"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他們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 "德西效應"告訴家長"賄賂式"教育不可取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也可以了解到:"賄賂式"教育的一些弊端,從而得出結論:"賄賂式"教育不可取。
羅切斯特大學的一名心理學教授Edward Deci博士也曾經表示:"獎勵確實能夠激勵孩子做事,但也會促使孩子的行動依賴於獎勵,一旦獎勵停止,孩子的行動也會停止。即使孩子他本身對於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也不行"。
一起來分析一下"賄賂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弊端吧。
"賄賂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弊端
- 損壞孩子"自驅力"
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驅力",同樣的道理對於孩子來說擁有"自驅力"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擁有"自驅力"的孩子他們做學習、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是會有自己的想法,規劃。
而家長對孩子採用"賄賂式"教育會損壞孩子的"自驅力",因為家長給了孩子一個限定的"目標",如果孩子做到的話就會有獎勵,那麼孩子他就不會自定其他目標,因為被家長所給的"目標"取代了。
- 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惡習
孩子他還小拿到家長的"獎勵"就是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想著把這麼錢花掉。孩子一般來說都是不會有想法:把錢存起來或者是怎麼樣,這樣一來會促使孩子形成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惡習。
此外,當家長不主動對孩子進行"賄賂式"教育而孩子需要錢的時候,孩子甚至會"主動"去做之前和家長所約定的事情然後讓家長給"獎勵"。這樣做也會讓孩子形成具有比較強烈的"功利心",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既然"賄賂式"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弊端,甚至會讓孩子的三觀受到影響。可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的地方都是需要家長的激勵的,那麼家長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激勵孩子前進呢?
家長激勵孩子可以這樣做
- 金錢獎勵可以有,但不能凡事與金錢掛鉤
家長要明白一點:其實孩子他學習的驅動力並不是來源於家長的金錢獎勵,而是家長內心深處對於孩子的肯定。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以及肯定;在學習上能夠得到家長、老師的肯定以及支持。
當家長發現孩子對於某件事的積極性或者是興趣不高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用金錢去激勵孩子,讓孩子對於這件事情擁有比較強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但是不能什麼事情都和金錢聯繫起來。比如說:家長用金錢驅動孩子做家務活是不可取的,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活是每一位家庭成員應該做的事情,並不僅僅只是家長的事情。
- 家長可以用精神激勵的教育方式
其實家長除了用金錢獎勵孩子以外還可以採取其他的獎勵方式。比如說:精神激勵。就是當孩子在一些方面取的一些成就的時候,家長可以用語言來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成果;當孩子在一些方面遇到挫折的時候用語言了鼓勵孩子繼續前行。
此外家長還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支持、肯定以及鼓勵。比如說:家長可以用微笑、擁抱孩子等等方式。
- 家長可以用物質激勵的教育方式
家長激勵孩子還可以用物質激勵的方式。當孩子取的成就的時候給孩子買一些他需要的東西,比如說:孩子喜歡的玩具、喜歡吃的零食以及喜歡看到書籍等等,用這些東西來取代金錢的激勵。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賄賂式"的教育方式,所有不是非常建議家長經常性的使用,但是偶爾的使用是可以的。
- 家長以身作則法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天生很強,尤其家長是孩子朝夕相處的人,所以家長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說:家長想要孩子多看一點的課外書擴展孩子的視野,家長總是買很多的書籍放在書房然後督促孩子看書還不如自己起個帶頭作用。
家長可以這樣做:每天固定在某個時間段看看書,孩子看到家長在看書很多的時候孩子往往也會拿著書在那裡看。
家長這樣做的效果比每天都督促孩子看書的效果會好的多。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的性格、三觀等等的形成具有最大的影響的人,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之外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家長想要獎勵孩子讓孩子有動力去做事、學習這無可厚非,但是家長鼓勵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不能夠只是一味地通過金錢獎勵的方式來刺激孩子,簡單的說就是不能一味地用"賄賂式"的激勵方式,家長經常性這樣做反而是在"害"孩子。最後願一位家長都可以在陪著孩子不斷的成長中一起不斷的成長,最終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激勵方式。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註:(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