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未來悅詭異連號,自檢、送檢及解釋事件後,國立公證處迎來更大亂局,瞬間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2.金色和莊出現兩戶家庭使用同一個登記號。
被工作人員發現後,直接修改了錯誤信息。在被公證處負責人發現後,再次改正,保留了數據原貌。為此,昨天公證處發出了致歉聲明。
3.從10月12日未來悅事件,到10月23日金色和莊啟動搖號,一共11天。期間,國立公證處卻跳出來闢謠:沒有暫停搖號。並同時表示搖號軟體優化升級和檢測需要時間。
4.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危機,缺乏應對經驗的國立公證處,舉止失措,可以理解。但還是給他們的操作打分:50分,不及格。
5.公關危機學的最有效方式唯有二字:誠實。
顯然國立公證處沒有海底撈做得好。其實,無論是真暫停,還是假暫停,或者開始想暫停,後來又不想停,都沒有必要被輿論帶了節奏。問題就出在:想跟大家解釋,又講不清楚,造成了信任危機。更壞的一步棋:沒有按規定流程通報出錯環節,私自修改數據,損失了公信力。
6.為什麼不是給0分?
後台數據還是誠實地改回去了,有一份被網絡力量逼出來的及時的致歉聲明。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7.事情並沒有結束。
又在梧桐郡和雲谷天境的《購房意向登記總表》中,揪出了同號、重號的情況:名字開頭和結尾相同,身份證號碼頭6位和尾4位相同,卻有兩個甚至以上的登記編號。
經核查,大部分巧合,小部分使用P圖技術渾水摸魚,就有一位身份證號和手機號不同,但查檔記錄卻是同一個。
8.這十多天,國立公證處真是險象迭生。
從未來悅、金色和莊,再到梧桐郡,雲谷天境,越來越多的購房者相信這不是偶然事件,而可能是一種被忽視的常態。對國立公證處質疑和失望,已經在所難免。
最怕是,800多次搖號可能被拉出來「人肉」一遍。
9.空前巨大的信任危機,不排除滑向失控的狀態。因此,我建議國立公證處以及其它相關部門,能及時聯合商議,進一步作出積極誠懇的應對——
10.首先,有人通過P圖,搞2-3個編號,但因為身份證號碼只有一個是真的,所以,只有真實身份證搖中才有效。其他造假的編號,搖中了也會因為信息不匹配而無效,並無實際意義,但實際已經是擾亂了市場。有一批人應該是慣犯。
具體配合措施可以是:對於這種擾亂搖號的行為嚴肅問責,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再不濟,也可列入失信名單。唯有決不縱容決不姑息的態度,才能讓後面的人不敢再動此類念頭。更有必要,殺一儆百。
11.其次,儘可能保證公平原則。
面對出現的錯誤,國立公證處解釋說:搖中的人再進行信息核對,如果不對,就會取消其搖號資格,順位替補。
但對於購房者來說,並不這樣想。因為每一個虛假錯誤信息進入搖號序列,都可能引發一系列未知的變化,對參與搖號的人並不公平。
因此,我覺得應該建立「前置核查程序」,在登記完畢和搖號之前,對姓名、身份證號和查檔編碼三個信息同步核對,以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當然,此手段只能查出各種重號,如果是完全造假P圖的情況,還是只能「後置」確認。
12.前置核查程序,加大國立公證處的工作量可能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十多天的這幾次失誤,之所以爆發如此巨大的信任危機,是因為,搖號一年半的過程中,幾乎所有購房者都是極度信任國立公證處的。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更何況,關乎房子的事。
要明白一點,信任的大廈是經年累月一點點建築起來的,但坍塌往往只需要一瞬間。十多天損失的公信力,只能靠國立公證處自己一點點努力掙回來。
13.最後,作為購房者,也應該理解國立公證處的難處。公證搖號對於杭州來說,前所未有,對於國立公證處,更是第一次。18個月,800多次搖號,近百萬人次登記報名,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不問可知。
要允許犯錯,允許改正,也要正視風波,重視傷害。購房搖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國立公證處拿出比嚴肅更嚴肅的態度。
14.購房者們,其實很善良。我們需要真相和說法,但更需要一個誠懇積極的態度。責問不是責難,只是想有更好的公平體現。
15.希望國立公證處積極完善不足之處,繼續做好搖號服務。
都到這個時候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想方設法自證清白,而是向公眾表示:以後的服務,國立公證處將竭盡全力,讓大家享受更公平的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