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電影里我們都曾笑看他人笑忘自己 | 夏日文藝電影

2019-08-26   文學報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上藝聯推出「越劇藝術電影展」 | 大都會博物館重新整理亞洲藝術品 | 新海誠《天氣之子》角逐奧斯卡 | ......

......「圖畫書界奧斯卡」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出自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彼時蘇軾任杭州知府,好友錢穆父曾在紹興就職,隨後被調往河北,途經杭州時,兩人飲酒作別,蘇軾寫下這首送別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達的是蘇軾曠達自如的人生態度,人生是過程而非結果,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無需在意眼前聚散。

今天要介紹的是幾部近期上映的文藝電影佳作,劇中人經歷的都是不完美的人生,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應對世事起落,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啟示。

1

在生命里成為別人,在成長中成就自己

關於漢斯·彼得的一切(德國)

導演:卡羅莉內·林克

影片改編自德國知名喜劇明星哈佩·科可林的同名傳記。

哈佩·科可林是德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主持人,但他在自傳《《我出去透透氣》》中卻並不認為自己適合鎂光燈下的生活。

科可林在傳記中寫道:究竟是什麼把我推向鎂光燈下呢?其實我只不過是個比較貪圖安逸的呆頭鵝罷了,根本不是什麼明星。為什麼早在童年時代我就努力地想要成名呢?而且怎麼會就這樣真的成功了呢?可能是因為我還小的時候,曾對奶奶夸下過海口吧……」

故事發生在1972年,胖胖的9歲小男孩漢斯·彼得善於察言觀色,天生就有模仿他人、逗人發笑的才能,在祖母經營的雜貨鋪里,他和各色人等打著交道,不斷提升這種能力。

祖母的雜貨鋪是漢斯練習喜劇表演的開端

然而不幸降臨在彼得的家裡,樂觀的母親在一次手術之後日漸消沉,父親拚命工作,卻情緒低落。彼得大部分時間都由祖父母照顧,在兩位個性豁達堅毅的老人的陪伴下,彼得用幽默治癒了自己和家人心靈上的傷口。

漢斯用喜劇天賦治癒了自己和家人心靈的創傷

有人評論這部充滿懷舊感的影片:明白生活不止懷舊,深諳搞怪化解尷尬,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讓你獨具魅力,善於模仿的天賦異稟使你感同身受,不幸的家庭需要你來製造快樂,乾澀的氛圍全靠你來配合演出。在生命里成為別人,在成長中成就自己。

連結觀影

從左至右依次為《瀨戶內海》(日本)、《依依惜別》(阿富汗)、《女孩》(比利時)

2

人生的困境解脫於與自我和解

送我上青雲(中國)

導演:滕叢叢

由導演滕叢叢執導,姚晨、袁弘、吳玉芳等主演的電影《送我上青雲》正在全國公映,作為小成本的女性文藝電影,該片的排片占比不高,但影片口碑「逆襲」,自上映以來即時豆瓣評分從最初的6.9分增長到7.4分,位居同檔期最高。

女記者盛男獨立上進有追求,渴望真愛卻仍孑然一身。一次意外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癌,需要進行手術,但家庭給不了她可能的支持,她不得不接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去籌集手術費。天生驕傲的盛男,在生死關頭才發現成年人想生存的體面比想像中還艱難,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與絕望中,她最終向陽而生,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和解。

影片通過盛男的經歷和生活涉及到女性原生家庭、職場困境、健康危機、婚戀現狀,以及關於生死、關於尊嚴的思考與表達,也同樣對男性的困境給予了體現,敘述層層遞進,逐步剖開現實社會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展現了女性的內心渴求,譜寫了都市人群的眾生相。

連結觀影

從左至右依次為《痛苦與榮耀》(西班牙)、《獅子今夜死亡》(日本)、《扎馬》(阿根廷)

3

帶著世界賦予裂痕去生活

阿曼達(法國)

導演:米夏埃爾·艾斯

20歲的大衛是個活在當下的空想家,沒有任何志向,靠打兩份零工維持生活,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生活中唯一的苦惱是他愛上了新鄰居萊娜,卻不知道該如何贏得芳心。大衛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七歲的阿曼達要來和他一起生活,她的母親、大衛的姐姐在巴黎的恐怖襲擊中喪生,舅舅大衛是她血緣關係最親近的人了。

一夜之間,大衛被迫成長為「真正的大人」,負擔起他從未想過的生活。阿曼達的存在時刻提醒他周遭曾經發生過怎樣的傷痛,讓他不得不品嘗到超越年齡所該承擔的生命之重,他背負著責任,陪伴著阿曼達,帶著世界賦予裂痕去生活。

20歲的空想家大衛被迫負擔起生命之重

有評論說,這部電影是關於善良之人盡全力做善事的故事,所謂的「善事」不是什麼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舉動,是大衛對阿曼達的愛,是阿曼達失去母親後仍堅強地去學校念書,與同學們和平相處,是「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迎向幸福」。

連結觀影

從左至右依次為《教師》(以色列)、《老男孩》(瑞典)、《策馬狂奔》(德國)

4

觀光陰之美,感萬事萬物

日日是好日(日本)

導演:大森立嗣

電影以24節氣串聯起女主角典子24年學習茶道的人生。剛上大學的典子對前途感到迷惘,在無所事事的假期中,她和表姐美智子無意中接觸了茶道,開始向嚴謹的武田老師學習。典子起初本來只想把這種學習當成興趣班充實生活,卻在無形中體驗到茶道的旨趣。

在這24年的學習中,典子經歷了大學畢業,在出版社打工,就職考試失敗,無意中成為自由作家,戀愛,結婚前遭遇背叛,重新遇到愛情,搬出父母家獨居,以及在櫻花開放的時候父親驟然離世等等各個人生成長階段,很多舊日的情感因為學習茶道日漸復甦,眼耳鼻舌身意,在學習的過程中,被一點一點重新激活,她最終從茶道中領悟到人生況味,成為一名合格的茶道師,也真正領略到武田老師的茶室牆上掛著的條幅「日日是好日」的含意。

連結觀影

從左至右依次為《書店》(英國)、《霜凍將至》(丹麥)、《火山》(烏克蘭)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夏季文創嗨

文學報夏季文創 已上線微店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