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則小學生做作業的新聞成功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這跟其他「做作業新聞」的畫風有點不同。
貴州遵義,兩位11歲的小學生趴在路邊寫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路人主動提出幫忙卻被拒絕了。
理由是:怕你們文化不夠。
兩人做完作業就一起離開了,留下被嫌棄的路人風中凌亂。
神經病啊我們大人不要面子的啊?我們好歹也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
你還別說,你真不一定會。
翻翻評論區,嚯,坦白從寬的網友真不少!
網上有這麼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
1到3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因為他們什麼題都會;
4到6年級就變得比較低調了,基本上不罵了,因為他們大部分的題都不會;
到了初中就變得心平氣和了,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因為他們所有題都不會了;
到了高中之後就該被鄙視了,只能幹一些做做飯煲煲湯的後勤工作。
我認為,這段話非常深刻形象地反映了廣大家長的社會現實。
由於知識水平所限,他們囂張跋扈、擅施淫威的時候,大都在孩子的小學三年級以前。
你見過幾個爹媽能隨口咆哮出楞次定律、布爾代數、閉曲面分類?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的家長,由於孩子年幼無知,相形之下就顯得自己胸有溝壑、賊有文化,上知abcd,下懂加減乘除,橫掃語數外,撂倒音體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這時候的家長,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常規操作是咆哮、拍桌子、撕本子。
動不動就腦梗、骨折、中風。
嘴裡說著:
上輩子造孽,這輩子陪孩子寫作業;
我不是在輔導作業,我是在人間歷劫;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出軌、不是家暴,而是……陪孩子寫作業!
朋友圈裡玩著:
甩賣孩子了!
輔導作業傷身,孩子也沒少皮肉受苦啊。
孩子做作業戲多,家長們戲也不少啊。
但是孩子三年級以後,情況就有點不對勁了。
前一陣子,南京一個小男孩報警稱自己受了委屈,請求民警幫忙。
原來,男孩因一道數學題和媽媽發生了分歧。
民警一邊教育男孩不能亂打報警電話,一邊開始解題。
你猜怎麼著?民警的答案和男孩一致。男孩媽媽只好給兒子道歉了。
這個媽媽不是唯一尷尬的家長,有的家長,他從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向數學題舉手投降了。
比如小嶽嶽。
網友們也不忘調侃他:
「居然只有一道不會做!」
「沒事,後面你不會的多著呢!」
「等她上三年級,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那時候你就徹底輔導不了了!」
忍不住想問:老師,他們是不是你帶過最差的一屆家長?
說句公道話,有時候也不能全怪家長沒文化,有的小學題目真的太難了!
在一檔網絡綜藝節目裡,50對父親和孩子「互換身份」,體驗孩子們的期末考試。
爸爸們剛開始都很自信,三年級小學生的試卷還是不是小菜一碟?
結果寫著寫著,他們的笑容漸漸凝固,答題的手開始顫抖。
最後,沒有一個爸爸得滿分,整體平均分只有66.8分。
孩子的題難到什麼程度呢?
先來看看這道,乍一看你能反應過來嗎?
還有這道,竟然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
做完之後有木有感覺自己被侮辱了?
簡直太難了有木有!
而一年級的語文題也絕不認輸!
正確答案:從左至右分別是,燕(甲骨),舟(金文),石(小篆)。
有些題目,不但難,還一言難盡。
問:找出下面哪個是外星人?
哈?好像都長得差不多?
再一看正確答案:第4個,因為有三個觸手和一個三角形的才是外星人。
問:小華應該先去超市還是先去新華書店呢?
讀完題之後一臉懵逼,翻看答案:先去新華書店,因為新華書店先關門。
這道題又是怎麼回事?
恕我直言,老師,你出題時是被人點了笑穴嗎?
2/3青蛙是什麼鬼?
一個噴嚏+一個噴嚏+一個噴嚏又是什麼騷操作?
看完題目的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想打3個噴嚏。
問:如何畫一條線,把這個五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
畫了滿滿3張草紙也沒有想到正確的解法,一看答案,心態徹底崩了。
問:這輛公交車正在向左行駛還是向右行駛?
撓破頭也看不出來,再一看正確答案:向左,因為這一側沒有門。
我有理由懷疑,諾貝爾數學獎得主也解不出這些題。
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據我觀察,身陷困境的父母們,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
第一種,甩手掌柜型
這類父母很懂得愛自己,不會做就不要難為自己嘛,這是你的作業又不是我的作業。
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的作業自己了,你去問老師、問百度,就是不要問我。
第二種,暗中查答案型
這類父母嘴裡說著「這你都不會,你自己再想下」,手上卻已經偷偷打開了手機。
他們善於未雨綢繆,手機上裝有全套解題APP。
不裝個金山詞霸怎麼輔導英語?
不裝個新華字典怎麼輔導語文?
不裝個作業幫怎麼輔導數學?
在偷偷查答案中,他們的查資料能力突飛猛進,反偵察能力百尺竿頭,心理素質日益強大,作起弊來面不改色心不跳,警校都欠他一個學位。
第三種,自力更生學無止境型
這類父母對孩子狠,對自己更狠,惹急了他什麼都敢學!
他們的口號是:有天賦要學,沒有那個天賦咬牙也得學!
於是他們在三十多歲高齡,重新打開奧數大門,僅憑掐指一算輕鬆解決雞兔同籠。
英語水平突飛猛進,句型、時態、語態門清。
還有的乾脆自學考出了教師資格證,為了輔導孩子的發音考了英語口語全國登記考試和普通話甲級。
更有甚者,有的父母還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成功趕超熊孩子,一不小心走上了人生巔峰。
徐州一位媽媽,花3萬給兒子報了英語培訓班。結果,兒子英語越補越差,媽媽卻學得突飛猛進,能跟老師對答如流了!
兒子不願意上的畫畫課,她上得很開心,還有一幅作品被老師拿去參賽,竟然入圍評選。
還有一位媽媽,為兒子學游泳請了私教,她在岸上看了十四節課,下水就會遊了。
一份錢,兩個人學,隨便偷偷師,就懂個盆滿缽滿,真真是越努力,越幸運。
陪讀實苦,但苦中也有甜。
這份甜來自:
知識的疊代更新
解題技巧的與時俱進
即使頭已禿、腰已粗,也絕不向命運屈服的頑強精神
向愈挫愈勇的陪讀父母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