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行政審批局自成立以來,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創新審批服務管理模式,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行政審批工作亮點紛呈,取得實效。
推行「三減三化工作法」。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實現申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清理減少「模糊條款」或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材料」100餘項;確定「一次辦」事項84項,「就近辦」事項11項,「馬上辦」21項;下放鄉鎮行政權力69項;實行容缺受理、承諾審批事項5項。
提供四項「點餐式」服務。通過「網際網路+」推動「全程電子化」審批,全市364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導入河北政務服務網,實現「一網通辦」,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網上辦」「窗口辦」「上門辦」「預約辦」,網上可辦率提升至71%,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推出「五區服務」模式。適應不同服務需求,開設綜合受理、市場准入、投資項目審批、諮詢服務、自助幫辦 5個不同服務區域,將原17個部門286名工作人員承擔的195項審批業務,全部納入5區對外實施審批服務;為企業和辦事群眾提供免費複印和證照郵寄服務。
設立6個註冊登記代辦點。創新「政企銀合作」模式,在大廳設置自助辦照一體機的基礎上,同步在中國銀行、農商銀行6個營業廳設立代辦點,實現了企業和群眾「就近辦」。
暢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保定市關於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要求,在政務中心窗口設立投資項目審批專區,將審批事項涉及到的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人防、消防等相關部門進廳聯合辦公,以河北政務服務網和全省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台為依託,為項目單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定單式」服務。針對原發改、執法、工信、住建等部門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的9項項目審批高頻事項,全面梳理、再造流程,共取消申請材料6件、削減審批環節3個,審批時限由73個工作日壓縮至31個,平均提速57.5%;針對社會投資的重大產業項目,按照保定市「拿地即開工」的工作要求,2019年底力爭將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到50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