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一:官吏選拔的術語
1.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它是一種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2.薦舉、徵辟制:是根據皇帝詔令所規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也可叫做察舉,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
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東漢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此外,徵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
3.科舉制:創於隋代,發展完備於宋代,衰落於清代,先後綿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會中後期的主要銓選制度。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試方法和內容各異。明代以後考試程序又分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三年一考,由皇帝親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稱狀元、榜眼、探花。
4.除此以外,還有軍功、郎選、恩蔭等途徑。
知識點二:授官的術語
征:由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徵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 如: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征拜郎中。《張衡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元史•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陳情表》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都事。《元史•賈魯傳》 察:考察後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仕:做官。如: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官於台閣。《孔雀東南飛》
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晉書•許邁傳》
授:授給、給予官職。《元史•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
知識點三:升官的術語
升:升官。如:升(魯)台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後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餘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知識點四:貶官的術語
謫、貶:貶官,降職並外放。 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陽樓記》)
黜、罷、免、奪:罷免官職。 例:「台臣慚,追受其牒,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啟《書雞者事》)
褫:撤職查辦。 例:「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 (謝莊《上搜才表》)
左遷:降職。 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白居易《琵琶行》)
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唐書•裝延齡傳》)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卜居》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解》)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後漢書•明帝紀》)
知識點五:調動的術語
徙、遷、轉、調:改任官職,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不升不降。例:「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後漢書·張衡列傳》)
量移:被貶邊遠地區的官員,遇赦酌情移至近處任職。 例:「三年隨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題》)
出、放:指出京受任。 例:「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後漢書·張衡列傳》)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知識點六:兼職的術語
領:以本官兼較低職。 例:「出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 (《後漢書·劉焉列傳》)
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 例:「周公攝政,踐祚而治。」 (《禮記·文王世子》)
權、行、署:臨時代職。例:「兼權殿中侍御史。」 (《宋史·李綱列傳》)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安武勝軍節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本記》)
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薄,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傳》)
知識點七:到任、離任、休假、行使職權的術語
新(始)視事:剛剛到任。 例:「是時,茂陵守尹公新視事。」 (《漢書·遊俠傳》)
下車:官吏初到任。 例:「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 (《後漢書·劉寵列傳》)
秩滿:官吏任期屆滿。例:「秩滿,造行在所,顧不數見公卿。」 (陸遊《傅正議墓志銘》)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例:「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 (《後漢書·劉般列傳》)
歸田:辭官還鄉。 例:「官中無人,不如歸田。」 (《晉書·李密列傳》)
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例:「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後漢書·張衡列傳》)
休沐、出沐、歸沐:官吏例行休假。
用事、聽事:執掌政權,處理政務。
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車告老。
解官:辭去官職。如: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如:祁溪請老,晉侯問嗣焉。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
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滿三月賜告。(《漢書•疏廣傳》)
知識點八:考核的術語
銓:衡量官吏的資歷和勞績。 例:「府州久勤將吏,依勞銓序。」 (《宋書·武帝紀中》)
課試:考查、考核。 例:「境內之傑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課試,而好以名問舉錯。」 (《韓非子·亡征》)
考績、考功:考核官吏的政績。 例:「故考績黜陟,以明褒貶。」 (《後漢書·馬援列傳》)
知識點九:和疾病死亡有關的常見詞語
丁憂:遭父母之喪,又叫「丁艱」
行服:守孝,服喪
服闕:又叫「除服、服除」,守孝期滿,除去喪服
哀毀:居喪期間,因傷痛過度而傷害身體
大漸:病危
寢疾:臥病
大辟: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