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共100餘家,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城。這些博物館各具特色,它們從不同方面向人們講述著武漢故事、展示著武漢魅力。其中,最受歡迎也最值得打卡的博物館,當數湖北省博了。
早在看完《國家寶藏》的時候,就對這座坐落在東湖之濱的博物館充滿了嚮往,然而,直到去年五一假期才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步入省博,我再一次被它驚艷到了。
總覺得博物館是神奇的時光機,它像是一座連接過去和現在的橋樑,能打破空間連通時間,能讓我們讀懂城市讀懂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亦是如此。走進省博大門的那一刻,時光穿越之旅也就開始了。一個個展廳、一件件藏品、一份份史料,讓人有種一眼萬年的感覺,荊楚文化就那麼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在人心中激起萬千波瀾。
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它們是湖北省博的四大鎮館之寶。其中,最震撼我的是越王勾踐劍和曾侯乙編鐘。
越王勾踐劍陳列於楚文化館。歷經兩千餘年,這把劍仍紋飾清晰、劍氣逼人,不得不令人稱奇,當時兵器鍛造技術之高超可見一斑。這把劍究竟是嫁妝還是戰利品?它為何千年不朽?這種高大上的問題還是留給史學家們去探討吧。作為一名遊客,能一覽「天下第一劍」的風采,能一睹我國古代青銅的鑄造工藝,足矣。
曾侯乙編鐘陳列在一樓的曾侯乙展廳。資料顯示,曾侯乙編鐘是於1978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噸左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觀看《國家寶藏》的時候就覺得不可思議,當親眼目睹這一龐大的樂器的時候,更覺驚訝。對於音樂的相關專業知識知之甚少,我不清楚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對世界音樂史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退一步來說,單是這套編鐘本身就足以讓我拍手叫絕了。
除了觀千年編鐘,還可聽千古絕響。如今,在省博還可欣賞到編鐘樂舞演出哦。當然了,湖北省博還有很多令人稱奇的藏品,它們的故事,正等待著你去聆聽。
湖北省博物館堪稱荊楚文化寶庫,如果你到武漢旅遊,不妨抽出點時間到省博去打打卡哦。
tips:
1、湖北省博現在需要預約才能參觀,每天門票限量,一定提前預約哦。預約之後刷身份證入館;
2、省博每天下午四點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要把握好時間哦;
3、編鐘表演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場,演出時長大約30分鐘,票價30元/人;
4、湖北省博旁邊就是湖北省美術館,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錯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NFAa3QBURTf-Dn5sO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