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教育家默克爾曾經說過:"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常常在孩子面前忽略對他們"金錢觀"的培養,普遍以為兒童還不需要談論金錢,等長大再教也不遲。
其實,金錢觀的培養不在於年齡,好的金錢觀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應該從小抓起。財富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靠自己的辛苦創造和智慧獲得的。
案例
霍啟剛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郭晶晶是為國爭光的"跳水皇后",他們倆的結合一直遭受著外界的各種評價。然而,他們雖身纏萬貫,卻極其低調,作風樸實。
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一點都不懈怠,夫妻倆從小對待孩子相當嚴格,會帶著兒子下田一起插秧,腳上踩得到處都是泥巴,好讓孩子體會農民伯伯種植糧食的艱辛,謹記不能浪費糧食。
不僅這樣,霍啟剛還在網上曬齣兒子和女兒幫忙洗車的畫面,告訴大家自己以這種方式讓孩子們換取自己要的東西,女兒還小獎勵零食,兒子則獲得零花錢。他表示希望孩子們懂得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不能見到喜歡的就想要;希望他們學會珍惜。
他們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獲得了一眾網友的好評,許多網友表示:"這才是真正的"炫富"!"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 從紙幣培養起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習慣了電子交易,就連小孩早早就擁有自己的手機,學會電子交易。
其實,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交易,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錢"在他們開始有意識的時候就是以數字出現在螢幕上的,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對金錢交易實際意義的理解。
所以,建議父母在孩子開始有意識之後,就應該讓孩子從認識紙幣開始,從認識交易開始,模擬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每一塊錢背後的意義以及買東西的代價。
- 多帶孩子體驗不同的勞動
網絡時代的孩子大部分都容易沉迷電子產品,很難懂得現實世界的艱辛與規則。
父母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約束,多帶孩子們參與勞動。例如像霍啟剛家一樣,用幫忙做家務的行為來換取自己喜歡的物品;或者到果園採摘、到地鐵志願幫助路人等行為,這些都能用來幫助孩子強化金錢觀,懂得付出的道理,也懂得金錢來之不易,花錢不能大手大腳。
- 金錢不是萬能物品
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關係的平衡也是父母需要教導孩子的重要話題。
金錢是輔助人類存活在世界上的好東西,但它不是萬能鑰匙,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夠靠金錢買到。金錢買不來知識,買不來精神世界的財富,也買不到快樂,買不到健康,買不到家人。
父母應該要身體力行,約束好自身行為,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明白金錢只是人的附屬品,智慧和財富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的。
結語
不管怎麼樣,所有家庭教育都是建立在有愛和尊重的基礎上來進行的,不是簡單粗暴的管教,而是互為搭檔似的共同成長,父母在教育孩子"金錢觀"和其他觀念的同時,其實也是一個良好的自我複習、自我提升過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KtSFm8BMH2_cNUgVj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