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一種十分常見的鳥,世界各地廣泛飼養,鴿是鴿形目鳩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我們平常所說的鴿子只是鴿屬中的一種,而且是家鴿。家鴿中最常見的是信鴿,主要用於通訊和競翔。鴿子和人類伴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一、野鴿
珠頸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也叫野鴿子。未經馴化的野生鴿子。主要分岩棲和樹棲兩類。有林鴿、岩鴿、北美旅行鴿、雪鴿、斑鳩等多種。我國也是世界上鴿子的原產地之一。明代張萬種《鴿經》上說:"野鴿逐隊成群,海宇皆然"。在我國的北方和西北高原等廣大地區,不僅有棲息在岩石上的岩鴿,也有棲息在樹枝上的林鴿。長江流域一帶有一種俗稱"水咕咕"的野生林鴿。台灣南投縣有一處當地人稱"野鴿谷"的地方,野鴿子成群結隊,有花斑鴿、野石鴿、尼古巴鴿和林鴿子。
野鴿具有多方面的適應性,充分表現飛翔落居本領,並憑藉太陽、月亮和星辰,運用視覺、聽覺和嗅覺來辨識方向。斑鴿、斑尾林鴿和歐鴿等野鴿,可與家鴿雜交,育出新品種。雖然叫做野鴿,但其容易馴養。實際上,也有很多人將各種野鴿作為寵物鳥在家庭飼養。
1、岩鴿
岩鴿(學名:Columba rupestris)為鳩鴿科鴿屬的鳥類。別稱野鴿子、橫紋尾石鴿、山石鴿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主要棲息于山地岩石和懸岩峭壁處,最高可達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常成群活動。多結成小群到山谷和平原田野上覓食。性較溫順。叫聲「咕咕」,和家鴿相似。鳴叫時頻頻點頭。主要以植物種子、果實、球莖、塊根等植物性食物為食。
2、原鴿
英文名: Rock Pigeon (也譯作岩鴿)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89 形態描述:中等體型(32厘米左右)的藍灰色鴿。別稱野鴿子、野鴿、脖鴿。翼上橫斑及尾端橫斑黑色,頭及胸部具紫綠色閃光。此鳥為人們所熟悉的城市及家養品種鴿的野型。 虹膜-褐色;嘴-角質色;腳-深紅色。
身體特點:原鴿在鳥類中屬中等體型,通體石板灰色,頸部胸部的羽毛具有悅目的金屬光澤,常隨觀察角度的變化而顯由綠到藍而紫的顏色變化,翼上及尾端各自具一條黑色橫紋,尾部的黑色橫紋較寬,尾上覆羽白色。
飛行特點:一般而言,結群活動和盤旋飛行是其行為特點,但據1928年的研究,棲息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原鴿飛行迅速而且常延直線飛行並一般離開地面不高。
3、斑尾林鴿
斑尾林鴿(學名:Columba palumbus)是鳩鴿科鴿屬的鳥類,體長40-45厘米,體重530-625克,共6個亞種。體型和野斑鴿相似。羽色沒有綠鳩、果鳩和皇鳩等鮮艷,體灰色,具白色頸圈,翅上具白色橫紋。
主要生活於地面以及或在叢樹或灌木間。雄鳥向雌進行求婚喂食後交尾。每窩產卵2枚,一年可孵育3窩。在地面覓食種子、穀物和漿果等。其嗉囊能容60多顆橡子,在農業區可能危害莊稼。
斑尾林鴿喜歡成群活動,特別是在非繁殖期。性情膽小而機警,飛行的速度比較慢,顯得不慌不忙。休息時喜歡棲於開闊地區的高大樹上,但多在茂密的低矮樹枝上停留和隱蔽。主要以植物橡實、桑椹等果實、種子和穀粒等為食,也吃植物嫩葉和幼芽。常覓食在樹叢和灌木叢間,也在地上和田間覓食。起飛時撲翼響動大。炫耀飛行為兩翼至最高點後俯衝而下,或兩翼半合滑翔。結群活動。覓食於農耕地。
4、雪鴿
雪鴿(拉丁名:Columba leuconota)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為鳩鴿科鴿屬的鳥類。體大約35厘,羽色似紅嘴鷗;頭深灰;領、下背及下體白色;上背褐灰,腰黑色;尾黑,中間部位具白色寬頻;翼灰,具兩道黑色橫紋。 虹膜-黃色;嘴-深灰,蠟膜洋紅;腳和趾亮紅色。爪黑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和翅具窄的淡皮黃色羽緣。叫聲拖長的高音coo-ooo-ooo,求偶時咕咕作叫。國內分布於甘肅西北部、青海東部、四川北部、西部和南部,以及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沿喜馬拉雅山向西。國外分布於中亞、阿富汗和印度北部。一般棲息于海拔高處以及出沒於岩石和土坎徒壁上及河谷岩坡間。
常成群活動。主要以草籽、野生豆科植物種子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青稞、油菜籽、豌豆、四季豆、玉米等農作物。
5、歐鴿
歐鴿(拉丁名:Columba oenas)為留鳥。體長31厘米,體型略小於普通家鴿。羽色為深灰色,翅膀上有兩條不明顯的黑色橫線。眼睛呈黑色。虹膜紅褐色或淡黃色,嘴基部紅色,嘴端漸變為黃色,腳粉紅色。雌鳥嘴腳較暗。雌鳥和雄鳥相似,但羽色較暗。為鳩鴿科,鴿屬的鳥類。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分布於遍布於歐洲、北抵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非洲、東抵小亞細亞、伊朗以及中國大陸等地,在中國僅見於新疆,非常稀少。一般棲息於地面上。生活在森林中,於樹穴中築巢。
常成群活動和棲息。非繁殖期常到開闊的原野活動和覓食。飛行快速,兩翅煽動快,常常能聽到翅膀的振動聲。主要以植物幼芽、嫩枝、嫩葉、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小型無脊椎動物和穀物。常在林冠層和地面覓食。
6、點斑鴿
斑鴿,亦稱鴿子,屬於鳥綱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 (Columbidae)鴿屬(Columba)。一種多用途 家禽,主要用於肉食、體育競翔和觀賞。
信鴿曾被用作軍事和商業的通訊工具。肉用乳鴿飼養現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養禽業。 鴿,有原鴿、岩鴿、家鴿等多種。常結群飛翔。家鴿品種很多,供食用或玩賞,有的能夠傳遞書信稱信鴿。鴿還經常用做和平的象徵(和平鴿)。
7、斑鳩
斑鳩屬於鳥綱、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Columbidae)、斑鳩屬(Streptopelia)的歐洲和北非鳥類,英名:Turtle Dove。 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體長28公分(11寸)。體淡紅褐色,頭藍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覓食,吃大量小型種子和蚯蚓。
斑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常見的品種有:火斑鳩,珠頸斑鳩,山斑鳩,還有人工培育的白斑鳩。上體羽以褐色為主,頭頸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額部和頭頂灰色或藍灰色,後頸基兩側各有一塊具藍灰色羽緣的黑羽,肩羽的羽緣為紅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為藍灰色;尾的端部藍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頦和喉粉紅色;下體為紅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棲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區,主要在林緣、耕地及其附近集數隻小群活動。秋冬季節遷至平原,常與珠頸斑鳩結群棲息。飛行似鴿,常滑翔。鳴聲單調低沉。警惕性甚高。覓食高粱、麥種、稻穀以及果實等,有時也吃昆蟲的幼蟲。巢築在樹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樹枝搭成,結構簡單。
8、雀鴿
野鴿的一種。因外形像麻雀,故名。產於墨西哥和秘魯。體形小巧,背部羽色為灰褐色,臉部到胸部為灰茶色,背部、翼部有黑褐色小斑點。
二、家鴿
家鴿是由野生的原鴿經過長期的人工馴養培育而成的。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飼養家鴿,到唐宋時期已很盛行。現在全世界已有1500多個家鴿品種,主要分成食用鴿、觀賞鴿、信鴿等三大類。分辨雌鴿與雄鴿的基本方法是辨別大小,雄鴿的肩膀寬,頭形圓大,腳也較長,脊椎也較長,相反的雌鴿都較短。此外,雄鴿的頸子粗短,頸羽富有金色光澤,叫聲也較強,步伐大,求偶時會一邊旋轉,或是一邊跳躍;雌鴿的頸子細,叫聲也較輕柔。
1、孔雀鴿
亦稱"扇尾鴿"、"大尾鴿"。外國玩賞鴿的品種。是一個古老鴿種。可能起源於印度,現在洲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都有分布。
特點是:尾羽有30-38根,比一般鴿子多,因此張開時,形如孔雀開屏。羽色有白、黑、絳、灰和雕鞍等。有全身白色而尾羽有色,有全身有色而尾羽白色,也有尾羽鑲色。還有一種尾羽呈絲毛狀。因產地不同,其外形也有區別。如泰國的孔雀鴿體形比印度的要長些,且有毛冠。
2、信鴿
信鴿亦稱"通信鴿",是生活中普遍見到的鴿子中衍生、發展和培育出來的一個種群。它經過普通鴿子的馴化,提取其優越性能的一面加以利用和培育。人們利用信鴿是因為鴿子有天生的歸巢的本能,人們培育,發展,利用它來傳遞緊要信息。現在信鴿的主要用途是比賽。
現在的信鴿,已經演變為蓬勃發展的賽鴿運動了。中國賽鴿運動的通常比賽級別為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1500公里等。主要分類:賽鴿(競翔鴿)、中短程鴿、中程鴿、短程鴿 、遠程鴿、超遠程鴿。
2、軍用鴿
軍用鴿亦稱軍鴿,戰鴿,是一種服役於軍隊、效命於疆場的信鴿,該鴿的作用有傳遞信息、偵察,幫助雷達值班和收集資料等。
目前,軍鴿應用的範圍已更加廣泛。除傳遞信息、進行聯絡外,還有利用軍鴿進行偵察,幫助雷達值班和收集資料,甚至有的飛彈基地也利用其參加值班。此外,也有利用軍搜索海面,尋找遇難者和失落的物體等。
3、賽鴿
賽鴿是專用於競翔比賽的鴿子。人們從關養到放養的過程中,發現鴿子有認巢的性能,然後有意識地把鴿子帶到乙地並使之飛歸甲地,這就產生了通信鴿。當人們看歸巢的鴿子有先有後,於是又萌發了用鴿子競翔取樂的願望,從而發展成為競翔這一高尚的體育活動。人們為了奪取比賽的勝利,各自在繁殖、飼養和訓練上潛心研究探索,不斷設法改進,終於形成了賽鴿這一個新的品種。按賽程可分為中短程鴿、長程鴿和超長程鴿。為了提高賽鴿的歸巢性能和飛翔性能,必須選好種鴿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與訓練。挑選賽鴿的標準為骨骼發達而有力,羽毛緊密堅挺而富光澤,肌膚結實而有彈性。翅翼寬大,眼睛色彩明亮,更重要的是血統優良。中短程速度鴿和超遠程耐力鴿又各具特點。
4、中短程鴿
擅長於中、短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300公里左右為短程;500-700公里之間為中程。中短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爆發力強,飛行快速,但缺乏耐久力,在長程和超長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5、長程鴿
擅長於長程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000公里左右。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但因爆發力欠佳,在中短程比賽中相形見絀。
6、超長程鴿
擅長於超長距離競翔的賽鴿。競翔路程一般在1500公里左右以上。超長程鴿的首要條件為飛行時耐久力強,以及在野外覓食、宿夜的自生能力特強,但因爆發力欠佳,不宜參加中、短程比賽。
7、食用鴿
亦稱"菜鴿"、"雞型鴿"、"肉用鴿"。家鴿的一種,專供人們佐餐滋補用的鴿子。食用鴿體形肥大,成鴿體重600-1000克,最大的達1200-1500克。28日的乳鴿屠坯重達350-550克即可上市供應。性情溫順,適合關養,繁殖率高,一年可繁殖6-7對乳鴿,高產的可達8-11對。飼養肉用鴿是當代一項新興養殖業。世界上著名的食用鴿品種有:美國王鴿、丹麥王鴿。法國蒙丹鴿、卡媽鴿、鸞鴿和荷麥鴿等。我國則有石岐鴿、公斤鴿和桃安鴿等。
8、堂鴿
9、廣場鴿
一種點綴類觀賞鴿。廣泛放養於公園、學校、廣場等公共場所。回歸大自然是休閒度假的 一種時尚,廣場鴿作為人類更加文明向上,人與自然的 完美、和諧與統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在全國很多城市的廣場、綠化帶及遊樂園中都放養著大量的廣場鴿,與人們一起嬉鬧、遊玩。
廣場鴿的食物是以穀物、豆類為主,有高梁、玉米、小麥、稻穀,還吃豌豆、綠豆、赤豆、火麻仁等。另還輔以顆粒飼料,主要原料有玉米、豆粕、魚粉、棉粕、菜粕、磷酸氫鈣、食鹽、賴氨酸、蛋氨酸、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
訓化:將雛鳥放置於事先劃定的地點,待其羽翼豐滿後,馴化也就完成。如果已經是成年的,要先在鴿舍內關一個月,然後把一部分放飛。放飛的鴿一開始喂一半食物,由於能量攝入不足,再加上在外覓食不易,所以廣場鴿會回到飼養地進食。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慢慢增加廣場鴿飼料的量,直到恢復正常量,馴化階段宣告結束。將買回來的成年鴿子置於撐在廣場上的大網內,每到喂食時,便敲鑼或吹哨。二十多天過後,將網子去除,以後每當聽到熟悉的聲音廣場鴿便會飛回來。此時,馴化階段便可完成。
10、大眼鴿
大眼鴿系中華傳統觀賞鴿的古老品種,是河南北部濮陽和山東南部菏澤一帶的特色種系。特點是紅色眼皮特別寬大,金眼,短嘴,中等身型。有黑大眼,灰大眼,白大眼等顏色分別。
特別是黑大眼,紅色大眼奪目,過眼不忘。因為是光腿,所以和灶或眼,藍毛腳等品種有區別。可以說是的的確確的特色品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ACakHABgx9BqZZIi8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