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眾生,唯有一人可以孤傲前行。
人生千姿百態,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個性,最終也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人生因果百態,是許多人看不透的,他呈現的結果以及人生所存在的因果關係,讓很多人面對命運的時候十分茫然。
所有人都期盼自己能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能在自己未來的人生中,創立一番事業。
但是大多數人對於當下的人生卻有一種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這是許多年輕人常陷入的一個迷茫之中。
佛家思想中,提出「因果關係」的道理。
什麼樣的因,塑造什麼樣的果,一個人的心性如何,最終導致的是人生未來的結局。
就好像有這麼一句很通俗的話:五年或者十年後的人生,是你現在決定的。
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那麼五年之後,生活就像鏡子一樣反射給你一個相應的結果。
所以儒釋道三家學說,都在告訴我們如何修心的道理。
很多人覺得「修心」對於這個急功近利的浮躁時代,一無是處,毫無作用。
其實並非如此,修心的目的,就是從根源出發,讓我們擁有更好的心性,從而塑造一個更好的結局。
而在這芸芸眾生之中,只有一種「心性」能夠披荊斬棘,負重前行,最終突破所有的希望,綻放自己的光彩。
那就是心存信念,能夠堅信自己信仰的人。
古語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恩不論多寡,當厄的壺漿,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淺深,傷心的杯羹,召亡國之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恩惠不分多少,趙盾給予處於困境中的靈輒一壺漿,就換來靈輒的誓死回報;怨恨也不在於深淺,傷害別人的一杯羹,就能招致亡國的禍患。
人生即是修行,是境界不斷深化與提升的一個過程。
修行修的就是心,所以佛說:平常心即是道。
所以要懂得用一種愛與感恩,塑造自我的人生,保持內心的一個信仰。
一個人,無論當下的處境如何,他未來能否獲得一個美好結局的心態,就要觀察他能否堅守自己內心的信仰,有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如果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堅持不懈的去努力,最終一定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
而在這一路前行當中,很多人都會遇到挫折與苦難,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唯有信仰的力量,才可以在自己負重前行的關鍵時刻,支撐著自己繼續前進,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說過這樣一句話:
譬如行路之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行路的時候,不小心跌倒,那麼起來便走,不要裝作那種可憐巴巴跌倒的樣子。
生活,無論讓你面臨著什麼樣的挫折與磨難,不要放棄自己繼續前行的精神,懂得堅持自己的信仰。
芸芸眾生之中,唯有內心有信念的人,最終才能到達彼岸。
在生活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信仰的力量驗證。
兩個人同時去創業,一個人在歷經磨難的時候,他輕易的放棄了,這種人的心裡一定沒有堅持的信仰,內心中缺少了一份力量。
而另外一個心中有信仰的人,無論經歷了什麼樣的困難,他都依然前行,依然去堅持,這樣的人最終必然會達到自己的期望。
永遠不要低估信仰的力量,信仰能支撐一個人在任何苦難和逆境的時候繼續前進,而反之,缺少了信仰的力量,一擊即潰。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不遠萬里,不畏艱難的登上珠峰,
也有的人可以在毫無外力支援的情況下,穿越無人區,
甚至也有人在身體殘疾的情況下,創立普通人都難以達到的事業與成就,
就是因為他們內心有信仰。
這世界蒼茫,唯有信仰,才是最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