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後的主要管理目標是增加千粒重,防止倒伏、早衰出現空秕谷,主要任務是要養根、保葉,保持結實期營養物質的生產和運輸能力,保證灌漿結實過程有充足的物質供應,確保安全成熟,提高水稻出米率和產量。
一、把好管水關
在管理水時,要乾濕交替,但不能幹旱,做到以氣養根,以根養葉,以根葉增千粒重!乾濕交替灌溉的方法:灌3厘米淺水,等自然落干後15厘米深豐產溝溝底(並非田面)無水時再灌下一次水(周期一般為7-12天)。
二、把好施肥關
在孕穗期施足穗肥的前提下,視苗情長勢酌施粒肥。在田間肥力較差、前期施肥不足導致後期脫肥的田塊,一定要及時補施粒肥或者噴施葉面肥,可結合施藥時畝施0.5公斤尿素加25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3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針對早、中晚熟品種來說,廣大農戶在施肥時應注意哪些?
早熟品種的水稻一般不施用粒肥,因為抽穗早、成熟較早,生長前期使用的肥料已經夠用,稻穗在開花時對於肥料要求不高,可以不用施肥。
中晚熟品種的粳稻、雜交稻,在生長前期的分櫱期,拔節期都使用過肥,都可用葉面肥+病蟲害防治一起噴施,所以在抽穗揚花期更需要施用,形成一個供肥的循環,有助於後期產量的提高。
在肥力條件較差、前期營養生長較差的田塊,需要補施葉面肥增強花粉的活力,提高授粉結實率。
三、把好病蟲關
水稻穗期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害疊加發生的時期。
預防好穗頸瘟和稻曲病
建議在齊穗前3-5天或者齊穗時噴施殺菌劑,可選用藥劑:拿敵穩、苯甲·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作業,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生病情,很難防治,穗期的病害主要以預防為主,見發病了在治就晚了,水量一定要用足。
警惕兩遷害蟲和二化螟
江南、華南、西南地區東部降雨偏多,利於「兩遷」害蟲的回遷降落,以及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流行;長江中下游稻區稻縱卷葉螟成蟲大量產卵,田間幼蟲量將迅速增加。二化螟、卷葉螟可選用藥劑:康寬、阿維菌素、甲維鹽;稻飛虱可選:烯啶吡蚜酮、吡蚜酮、烯啶蟲胺、佰靚瓏等。
防生理性青枯病
活棵成熟,增加產量。歷年來,9月份常遭遇低溫寒潮侵襲,累次發生大量稻株在低溫過後短時間內全株青枯直至死亡,灌漿嚴重不足,產量損失嚴重等現象。穗期溫度低於17℃,水稻光合產物和輸送就會受到影響,溫度低於15℃,水稻根系活力會嚴重下降,甚至難以吸收水分。如果持續低溫過後,突遇暴晴天氣,水稻葉片大量蒸騰失水,而根系吸水少,不能滿足蒸騰需要,水稻體內就會出現生理失水現象,嚴重時迅速導致水稻全株青枯,籽粒灌漿終止。
目前預防低溫導致青枯的有效措施是:在低溫來襲前灌緩衝水,灌水能提高水稻穗層溫度,使低溫處於灌漿期的水稻保持較高的根系活力,減輕生理性青枯的發生。
細菌性病害一定要及時控制
針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暴發,可選擇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預防,如噻霉酮、葉枯唑、噻森銅、噻菌銅、春雷黴素等,打藥時一定要注意從外圍向內打,發病中心要重噴。
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性的產生。水稻後期要特別關注天氣情況,遇雨要適當補防,用藥時間要避開花時,防止藥害。
來源:雲眾地
匯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彙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
為了更好的給各位粉絲帶來閱讀體驗,本頭條號一周內每天將專注於某一領域的農技知識、農業資訊等方面的文章。
匯晟元頭條號文章發布預告:
星期一、病蟲草害(病害、蟲害、雜草的防治)
星期二、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星期三、肥料(復合肥、水溶肥、葉面肥、有機肥、土壤改良劑等的鑑別與使用技巧)
星期四、果樹(柑橘、蘋果、梨、葡萄、獼猴桃、櫻桃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五、蔬菜(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馬鈴薯、白菜、蘿蔔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六、大田作物(水稻、小麥、棉花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天、綜合信息(新品種、補貼、政策、電商銷售等相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