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外星谷大煉鋼鐵遺址景區旅遊攻略

2019-05-20   隴之語

今天小編帶您暢遊張掖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大煉鋼鐵遺址景區。

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大煉鋼鐵景區形成於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是一處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大煉鋼鐵工業遺址。

大煉鋼鐵遺址景區簡介:

大煉鋼鐵遺址景區位於肅南縣白銀蒙古族民族鄉白銀村的南山坡上,背依祁連山,隔著梨園河,便是形態萬千的榆木山。群山、河流、秋草和大煉鋼鐵遺址,組成了一幅壯美畫卷,走入其中,帶給您的是穿越歲月的感受。

一九五八年,為了達到年產1070噸鋼鐵產量的目標,國家開展了大煉鋼鐵為主要內容的大躍進運動。在白銀鄉白銀村梨園河對面的南山坡上,張掖專區開展了大煉鋼鐵大會戰,彙集了從全區各縣抽調的煉鋼人員,有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等等,先後有十萬多人參加了煉鋼大會戰。當時的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白天的時候,紅旗招展,濃煙滾滾;晚上的時候,燈火通明,火光沖天,那個幹勁,絕非是今天的人們能夠想像出的。

如今,時間已過去六十年。當年火熱的場景及燃燒的激情或許只存在於文字和聲光影像之中;然而,遺留在這片土地上的遺址,以真實的實體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走入大煉鋼鐵遺址公園,您可以看到,在連綿2.5公里的範圍內,坐西向東,沿梨園河岸,呈一字型排列的大煉鋼鐵殘爐群。這些殘爐群共遺有冶煉爐159個,錯落有致,看上去蔚為壯觀。在這些煉鋼爐中,有單體爐,有連體爐,直徑最大的近10米,直徑最小的不足1米。這些煉鋼爐多為底大口小,呈寶塔狀,爐內有煙道,煙道有一個或多個不等。煉鋼爐內膛用土坯伙泥砌成,大都在山樑高處挖地開坑而建,開有1個或多個拱形門口,用於加料點火清渣。在煉鋼爐底部設有多個通風爐道,便於加旺火勢。

景區所在地肅南縣白銀蒙古族鄉是著名的僑鄉。這裡居住著的蒙古族為喀爾喀蒙古族,祖籍外蒙古,屬於陶里古尼、建貝等部落,於100多年前為避災荒與戰亂由遙遠的漠北高原遷徒到了這裡。時至今日,他們依然保留著喀爾喀獨特的遊牧文化和民族風情,喜歡歌唱,歌唱他們生活的草原和山水、駿馬。

大煉鋼鐵遺址景區緊依著的河流叫梨園河。梨園河發源於祁連山,它的上游叫隆暢河,中游叫梨園河,下游叫流沙河,最後和國內第二大內陸河黑河匯流後,稱為弱水,蜿蜒盤曲,流入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居延海。據傳說,《西遊記》中,唐僧收伏沙和尚的地方就在流沙河;佛經中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說法,用來形容對美好愛情的忠貞。這裡所說的「弱水」,便是梨園河的下游。


美食:

來,看看這裡都有什麼美食!估計經多識廣的您認識的不多。

民族風情及禮儀:

在裕固族、蒙古族民族景點門口,身穿民族節日盛裝的姑娘小伙正在盛情迎接者賓客的到來,他們用獻哈達、敬酒、唱歌等隆重的迎賓儀式迎接您的到來。賓客進入帳篷入座後,主人用民族風味食品如酥油奶茶、油果子、手抓羊肉、烤全羊、酸奶、揪面片等民族特色飲食招待賓客。等客人吃好後,民族歌手用美妙的歌曲,給客人敬上一碗碗青稞美酒。在民族景點裡賓客可親自領略到民族風情,使賓客了解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酒文化、服飾、禮儀、待客、習俗諸多方面的民族文化知識。尤其是全國獨有的裕固族,更會為賓客展示獨有的民族風情。

門票價格:

正在報批中。

開放時間:

夏季:8:00——18:00

冬季:8:30——17:30

交通:

第一步:無論您在天南海北,首先要到張掖;可乘飛機、高鐵或自駕。

第二步:由張掖到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遊客集散中心。中心位於肅南縣白銀蒙古族鄉政府對面100餘米處。距張掖約56公里,距肅南約33公里。

內涵景區,不可不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