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處還原事故真相,江西這個高速交警民警辦案「有一套」

2020-04-21     江西政法

細微處覓線索 還原事故真相(圖)

省公安廳交管局高速交警總隊直屬七支隊第五大隊民警李劍辦案「有一套」

文/圖 陳文韜 新法制報首席記者焦芳

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決定一起案件的偵破;同理,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有可能造成冤假錯案的發生。李劍,江西省公安廳交管局高速交警總隊直屬七支隊第五大隊事故中隊負責人。從警10餘年,專注於交通事故處理和分析研判工作的他,辦案曾用過的筆記本被當成範本,成為大隊所有民警的「辦案指南」。

李劍在執勤

偵破過程成「教案」

有十餘年交通事故處理經驗的李劍,在大隊經常被同事笑稱「福爾摩斯」,他前兩年偵破的一起肇事逃逸案,其偵破過程至今還被大隊當成「教案」,用於教學及案頭討論。

那是一個深夜,大隊值班室接到一起事故報警電話,巡邏民警到達現場時肇事車輛已逃逸。大隊迅速啟動逃逸事故偵破預案,成立專案組立即展開行動。

現場除了遺留的一塊鐵柱,車頭上附著的一些反光標貼碎片以及幾塊燈罩碎片外,沒有找到任何目擊證人,線索實在太少,給偵破帶來了難度。但憑著現場發現的燈罩碎片,李劍以自己對車輛的了解和往昔辦案的經驗,初步判斷逃逸車輛為一輛半挂車。

現場勘查結束後,李劍帶著同事區一個個服務區和收費站卡口尋找線索。同時,根據報案人駕駛車輛通過卡口的時間,縮小嫌疑車輛範圍。最終劃定嫌疑車輛14輛,並於當晚多方尋訪,聯繫上唯一目擊證人,確定事故發生原因是一輛魯籍車牌的半挂車在慢速車道超車引發事故。

查閱大量來自於交通樞紐、收費站、轄區卡口的視頻資料;查看嫌疑車輛在案發當日車尾及車燈狀況……最終,14輛嫌疑車排除了10輛,再通過模糊查詢系統排除另外3輛嫌疑車輛。在李劍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確定了肇事逃逸車輛為福建至湖南專線貨運班線,並立即聯繫福建警方,最終將嫌疑車輛成功查獲。

讓肇事者「無所遁形」

「案件雖然破獲,但就偵查手段而言,在沒有強有力的科技手段做支撐時,是李劍利用自己的細心與專業,才一一破解了事故偵破與處理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最終讓肇事者『無所遁形』。」事後,在做案件分析和經驗總結時,第五大隊教導員吳海靜如是強調。

因其業務突出,五大隊形成了以李劍為核心的專案小組。2019年9月,在另一起肇事車輛逃逸事故中,李劍帶著專案組成員巧用信息化平台數據,僅用一日便成功鎖定嫌疑車輛為「湘」字開頭的紅色重型貨車,繼而鎖定了肇事逃逸嫌疑人。

為了精準打擊,並且規範執法,李劍再次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通過公安平台對該嫌疑車的運行軌跡和通行規律進行系統分析,合理確定了查緝布控範圍,最終在收費站成功查獲肇事嫌疑人及嫌疑車輛。

筆記成同事的「辦案指南」

在業務上李劍始終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第五大隊處理的每一起事故,都要經過他核對優化。除了在事故處理上講究「還原事實」,他還非常重視處理程序和規定。從現場勘查到鎖定證據,所有的材料、文件、辦案程序都要一絲不苟按照相關規定,非常細緻地處理。

正是因為規範的證據固定,才讓大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得以呈現,真相就這樣浮出水面。五大隊諸多逃逸案件的成功破獲,皆受益於此,信息化勤務的運用幫助該大隊破案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李劍有一個好習慣,即隨時記錄辦案思路和辦案過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用各種不同的記號進行歸類與關聯,每一樣證據都在這「辦案筆記」上直觀記載了下來。這本「辦案筆記」也被大隊當成範本,成為大隊民警的「辦案指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r6OmnEBrZ4kL1Vixm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