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記憶,滿滿的香甜,唇齒留香

2020-01-08     河北省新疆商會

第一種,東北粘豆包。又稱黃豆包,容易儲藏,食材都是自己家種的,成為一些地區的傳統食物,北方人的最愛。是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做的,然後放到屋外去自然冷凍,保存過冬。東北屋外的氣溫特別冷,冬天什麼都可以放外面,大自然的冰箱。據說,它是源於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像豆沙包類食物。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飢餓時拿來烤著吃。一切工藝源都是傳統天然食品,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更包涵了古老文化傳承,是粗糧細作的美食。


第二種,北方的酸菜。冬天一到,家家都開始淹酸菜了,有的白菜是自己家種的,沒種的就去買白菜了,小時候白菜幾分錢一斤,一買就是一車,冬天北方沒什麼蔬菜吃,家家戶戶都買幾車白菜,挑好白菜,摘去殘根爛葉、大黃葉,在太陽底下曬幾天,一些曬成干白菜,能包包子吃,留一半洗乾淨,放在酸菜缸里,然後用熱水燙一下白菜,最後上面放一塊大石頭壓在頭裡。淹酸菜的工序好幾道呢,過幾天還要看看要不要在加水什麼的,放入罈子內發酵、10天左右即可食用。來一盆酸菜燉肉,老香了。

據說,酸菜是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傳入朝鮮半島。把白菜排列放整齊,鹽撒在上面再壓緊,一個月後撈出來曬乾,可長久保存,稱為冬菜。到了清朝,覺得這種菜乾不如鮮菜好吃,慢慢的發展成為酸菜,謝墉的《食味雜詠·北味酸菜》記載了酸菜的製法:「寒月初取鹽菜入缸,去汁,入沸湯熟之」。腌菜即白菜冬天以淡鹽水浸之,一月而酸。這裡所說酸菜的製法與我們當今的做法基本相同了。


第三種,糖炒栗子。一到秋冬季,經常能看到樓下一口大炒鍋旁邊,圍著很多人,等著栗子出爐。油田亮亮,熱乎乎的栗子,還有點燙手呢,忍不住就想先吃一個,剝開一個放進嘴裡,那叫一個香甜軟糯。

糖炒栗子是著名食品,在京津一帶也是具有悠久傳統美味。糖炒栗子的由來:南宋時,陸遊在《老學庵笑記》中曾記述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開封)李和炒菜,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接著寫道:「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改…自贊曰:『李和兒也。』揮涕而去。」據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菜專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時家破業敝,他的兒子帶著炒栗的絕技流落燕山。他用獻給故國使者的栗子,表達自己對統一祖國的熱望。


第四種,烤紅薯,又稱烤地瓜。分紅色和黃色還有紫色的。秋冬季的午後,走在街頭巷尾,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烤紅薯的香味,定眼一看,烤紅薯的爐子就在前面。買上一個,拿在手裡熱乎乎的,像個暖水袋。薄開皮,糖汁都粘在手上了,吃一口,軟糯甜香,那叫一個美。老少喜愛、最原味、最健康的美食。

據說,它的由來,還與清乾隆皇帝有關。晚年的乾隆被「老年性便秘」所苦,御醫們雖試過千方百計,仍然無效。一天,小太監眼見御廚們忙完皇帝的膳食,利用大灶的餘溫,丟進幾顆地瓜烤,不一會,地瓜被烤的又焦又香,就趁熱吃了起來,散步來到御膳房的乾隆,聞到一股濃郁的焦香味,他問貼身侍衛:「什麼東西如此之香?」小太監一見皇上,趕緊跪下磕頭:「啟稟萬歲,這是烤熟的地瓜。」小太監將烤熟的地瓜呈給皇上,乾隆吃後讚不絕口:「嗯!軟綿綿的!香甜甜的!真好吃!」從此,烤熟的地瓜就成為乾隆飯後必吃的甜點,隔了一段時日,令御醫束手無策的便秘竟不藥而愈了,乾隆又重展歡顏。從此,宮廷和民間就流傳:地瓜能治療老年性便秘。

地瓜本名甘薯,又名番薯、紅薯,被古醫書列為長壽的食品,具有益氣生津、補中和血、通便秘、寬腸胃、排毒的功效。


第五種,大閘蟹。秋風起,蟹腳肥。每年的9-11月,都是大閘蟹膏滿黃肥肉多的時候,此時的大閘蟹,蟹膏肉滿,蟹黃頂蓋,只需清蒸,涮鍋,都能吃到最鮮美的口感。咬上一口,肉質細嫩,鮮香味美,在澆上點蘸料吃,簡直讓人慾罷不能,越吃越想吃。

河蟹味道鮮美,是江南地區人們的最愛,蘇州最出名的螃蟹當然要數陽澄湖的大閘蟹和太湖蟹了。秋風送爽之時,正是蟹肥膏紅之日。一般在9月中旬開始,蘇州的蟹農陸續開捕,饞嘴的吃貨們早已經等不及了,匆匆來此飽口福了。


第六種,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一般用山楂或野果用竹籤串成,糖稀裹上後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是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在天津又稱糖墩兒,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現在的冰糖葫蘆種類齊全,只要是水果都能做冰糖葫蘆。

據說,冰糖葫蘆是來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趙停。紹熙年間,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在宋朝年間就開始有了古式的做法。用竹籤,以山里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裹上糖稀甜脆而涼。在戲院、茶樓、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山楂的藥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止痢疾、驅絛蟲、散淤血消食積,特別是助消化。


第七種,凍梨。北方人喜歡吃。一般用白梨、花蓋梨以及蘋果梨凍制而成的,將普通白梨凍好的顏色是烏黑的。吃的時候用涼水化開,咬破一個小口,然後用力吮吸凍梨的汁水,那叫一個酸甜適度,涼爽可口。北方的冬天,室內都有暖氣,溫度比較高,吃個凍梨很解渴。因為過去缺乏保鮮技術,貯藏條件,沒有什麼水果,凍梨、凍柿子、凍蘋果、凍海棠等,是當地特產,幾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是北方冬天裡的主要水果。對於喜好飲酒的人來說,酒後能吃上個凍梨,凍柿子,既解酒,又助消化。



第八種,柿餅。就是凍柿子做的。因為柿子不容易存放,但是可以把柿子做成柿餅,最好是吃柿餅上捂出白霜的,有嚼勁軟糯香甜,而且還有清熱潤肺的作用,做好的柿餅可以放一冬天呢。

柿餅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小吃。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營養價值很高。柿餅天然曬制水分蒸發而成,風乾後表面呈現白色物質,主要為柿霜成分果糖。柿餅可以補充一些微量元素,但胃消化不好的人,體寒的人不適宜吃柿餅。


第九種,蓮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纖維,還含有鈣、磷、鉀等礦物質,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秋冬季節,蓮藕十分新鮮、美味,是應季食物的最佳選擇之一。蓮藕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推動腸胃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蓮藕中含有較多的粘液蛋白,能促進脂肪、蛋白質的消化,另外,吃蓮藕還能促進體內糞便的排出。蓮藕原產於印度,很早便傳入中國。蓮藕製成粉,能開胃清熱,滋補養性,消食止瀉,預防內出血。是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滋補佳品。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並致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贊,記得關注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ncGhG8BMH2_cNUg7K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