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鬧是一種習俗,也是婚禮的一個重要事項,但是近年來,各地低俗婚鬧事件頻發,很多借著鬧伴娘行猥褻之事,鬧新郎致人傷殘等等,這不近日開封新郎被潑油漆、扔雞蛋,渾身被脫得只剩內褲,低俗婚鬧何時停止?婚禮本身是一件令人高興地事情,可卻因為有人不能理解風俗,將結婚變成了一場鬧劇,甚至還會給人造成心理創傷,可如今已經到處都提倡文明,低俗婚鬧為何屢禁不止?
婚禮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重要一個儀式,這種儀式感可以說在每個人的地位都非常高。本來舉行婚禮是一個非常美滿的事情,但因為各種鬧婚使其變得越來越低俗不堪
關於低俗「婚鬧」事件,不止一次受到公眾關注。有的婚鬧者將新郎綁在樹上進行折磨,有的婚鬧者對新娘上下其手,還有的婚禮有伴娘遭遇扒衣惡性事件,把鬧婚變成鬧劇,乃至悲劇。
婚鬧來源於古代的鬧洞房,本是親朋好友對新人喜事的一種祝福和烘托一種喜慶歡樂的氛圍。可是流傳至今不知何時變了樣,惡意的婚鬧將喜事變成了壞事,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及時倡導文明風俗。
可是當下,各種低俗婚鬧新聞不絕如縷,主要是針對新郎、伴郎、伴娘,採取的方式多樣,遭打、扮丑、捆綁,甚至是被迫玩低俗遊戲等。這些離奇的婚鬧行為,將一場場婚禮變成看戲出氣的鬧劇,不是對新人的祝福,反而給他們及家人帶來傷害,甚至出現心理創傷和人身財產的損失,傷風敗俗,影響社會風氣。
在我國婚鬧習俗中,存在「三日無大小」的說法,即婚鬧時可以不分長幼,而婚鬧屬於群體行為,群體的意識對個體的影響很大,並在個體間的相互刺激下容易發生非理性舉動,這使婚鬧行為變得相當自由、失去束縛。
但是不論是「鬧新娘」還是「鬧新郎」,「低俗婚鬧」這種群體狂歡行為特別容易失去限制和約束,而顧忌到人情世故,被鬧者往往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即使偶爾有公安部門介入,除非涉及嚴重人身傷害,否則也是不了了之。
雖然鬧婚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但不能一味追求惡俗,偏離原有的儀式感。婚鬧應該是習俗而不是惡俗,增加氣氛應該適可而止,不應該把婚禮這麼美好的儀式添加一點惡俗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