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父愛如山,《海洋天堂》告訴我們與自閉症兒童如何相處

2020-06-21     軌道電影

原標題:有一種愛叫父愛如山,《海洋天堂》告訴我們與自閉症兒童如何相處

李連杰和文章出演的《海洋天堂》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兒童自閉症的電影,其中感人的父子深情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兩人相依為命的經歷是生活的真實寫照,父親樸實無華,耐心地教導兒子獨立生活,流露出無聲的偉大父愛。

今天是父親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一起來回味這份濃郁的親情,其意義已經超越時間和空間,電影成為愛之藝術的載體,勝過千言萬語。

01、一樣的父親,不一樣的父愛

影片故事源自導演薛曉路擔任自閉症學校義工的真實經歷。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大福生活在一起,大福的母親在兒子年幼的時候因為一場意外而被奪取了生命,不幸的是王心誠在一次體檢過程中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生命只剩下3-4個月的時間。

大福患有自閉症,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這才是王心誠最為擔憂的,如何安置大福在王心誠看來是頭等大事。他不斷聯繫接受自閉症兒童的機構,並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盡情地陪伴兒子玩耍,將所有精力用在教大福提升自理能力上。

在看這部電影時,很難不被王心誠的父愛所感動他,他一次又一次跟隨大福,不厭其煩地教他怎樣回家、生活和交流。當王心誠陪著兒子在自己工作的海洋館游泳時,顯然他早已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病人。大福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中心,他只希望用最後的時刻給予大福更多的歡樂,讓他在父親溫暖而堅實的背上睡著。

父親的形象猶如一座山峰,他承擔的不僅僅是離開世界的無奈,還有心靈上的痛苦折磨。從這個角度來說,父親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妻子的去世給了他第一重打擊,自己的即將離世則讓他內心充滿了愁苦。

因為兒子無法選擇,王心誠還有一個更加悲傷的想法:帶著兒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種多麼絕望的想法,但背後卻是無窮無盡的愛。每個有孩子的父親應該都能體會這份決絕的態度,不是出於自私,而是害怕獨留孩子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會讓他痛不欲生。

最終,王心誠還是不忍心剝奪孩子生存的選擇,即使他是自閉症兒童,他同樣有選擇的權利,該父親承擔的他不會逃避,該兒子承擔的他要慢慢去學習。父愛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但在具體的情景中顯得深邃而凝重。

02、用生命捍衛孩子幸福的父親,您辛苦了!

影片不僅僅停留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社會處境上,而是通過父子之間感人的勵志故事傳達「奉獻」這一概念。父親內心是極度痛苦的,但他外表又是那樣的陽光和樂觀。他說「有些事在我走之前,我想讓大福弄明白,不然我不放心」。如此簡單的話語卻流露出樸實的父愛。

王心誠沒有逃避,他渴望得到兒子的回覆,所以他問大福「大福,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你會想我的吧?」話語之中表達出對生的眷戀,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幸福,而是因為無法捨棄的親情。

在生活中,父親往往是不善言辭的,很多父親只是默默承受生活的痛苦與艱辛而極少去表達,王心誠的做法和話語正是千千萬萬父親身影的濃縮。這種父愛無比的溫柔細膩,充滿著擔當和堅強。

王心誠用剛毅的臂膀為大福遮風擋雨,用溫柔的撫慰來呵護大福脆弱的心靈,影片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坐車下車為場景,王心誠一遍遍地教大福坐車,甚至有時會出現心灰意冷的情況,但每一次,他都重新站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走了之後就沒有人再會向他一樣如此苦口婆心地幫助他。

在溫情的背後映照出社會的殘酷,正因為這份殘酷讓父子之間的感情流淌的如此真摯感人。我們平時總會忙於工作、家庭而忽略了父母,每次父母來電話時又總是會感到厭煩,但是看到王心誠和大福,我們才會知道,生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有重來的機會,因此我們才需要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父母。

這是李連杰從影25年來第一次演一個弱者,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感人肺腑,在表現即將與兒子分別時,那種傷感痛徹心扉、肝腸寸斷,他的出色表演讓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形象根植在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文章飾演的大福則是在自閉症學校觀察半年之後的切身體會。無論從形態、眼神還是動作、語氣,我們很難想像這就是之前活靈活現的文章。

自閉症是很難塑造的一個角色,他不是單純的傻,而是因為疾病導致的愚鈍,他完全有能力理解父親的心意,卻又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因此自閉症兒童其實內心世界非常的豐富,外表的冷漠構成了他們難以接近的印象,但卻讓我們更加渴望能走進他們的內心,表達對他們的關懷。

03、面對自閉症孩子,父愛才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海洋天堂》不僅勝在劇本真實,而是在於鏡頭、演員、導演的協調一致。大福的左手總會不由自主地擺動,玩具狗必須要放在電視機上,上樓梯總是固定的動作,與人交流眼神總會進行迴避,這些重複性的肢體動作其實是自閉症兒童自我感官刺激與自我感覺調節的表現。

自閉症屬於精神障礙疾病,可以通過各種心理療法進行治療,影片中王心誠一次次陪大福做遊戲其實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讓自閉症兒童理解事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其次,自閉症兒童可以通過音樂來治療,影片在青島拍攝,其中有一段就是利用海豚的叫聲來為大福治療,這種方式會有一定的效果,也是很多國家正在不斷研究的領域。

在我看來,即使沒有專業的治療手法,源源不斷的父愛也會成為自閉症兒童堅實的後盾。大福真的不了解父親嗎?影片結局,大福按照父親的教導獨自生活,望向了玲玲打來的電話。其實在他的內心中同樣充滿了苦楚,只是可能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去表達而已。

由於自閉症的病因機理還沒有完全明確,因此我們只有通過特殊教育來幫助這些兒童,這不僅需要父母的全力配合,更要讓全社會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在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除了要更加感恩之外,也要多思考我們每一個細小動作可能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著名電影評論家安德烈·巴贊說過「詩和愛是同義的,或者是互補的」,很多電影都以愛為主題,然而真正去關懷自閉症兒童,並提出切實可行建議的,目前只有《海洋天堂》一部,希望此類影片能越來越多,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行動起來,不僅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還要做一個好父親。在這樣的日子裡,祝福每一個父親都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度過難忘的節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Kf1nIBfGB4SiUwZQ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