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認為最佳策略是上市首日「必須賣出」

2019-07-22   炒股跟Z走

由於科創板股票上市之初由於沒有漲跌停,所以很多投資者都認為上市首日是必須賣出的

對此,光大證券也給出了操作建議——建議在前5個交易日賣出

中小板和創業板首批上市股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想從新股炒作中獲取收益往往風險較大,在上市初期投資者參與積極性高,之後隨著時間推移,被爆炒的新股多數以一地雞毛結尾,而具備長期業績支撐的績優股會成為最後贏家。

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人來說,即使獲得了「科創板交易資格」,但科創板新股不適宜炒作,一定要留意科創板的流動性抑價出現。

眾所周知,科創板實行註冊制,科創板實行的是註冊制,擴容速度更快,新股供應更加充足,投機炒作價值很快就會消失。

而「有關方面」出於改革突破的考慮,不會刻意控制發行節奏,儘管前面一批兩批存量公司有限,還算是稀缺投資標的,或可「短炒一把」,可是等待排隊公司很多,審核註冊速度很快,甚至一周可以超過20家公司申購,存量公司快速增加,資源稀缺性不再,新股IPO估值不可能總是出現稀缺性溢價,IPO估值越來越低,也會拉低存量公司估值,存量公司估值下滑,進一步倒逼IPO估值下滑,IPO估值下滑,又會拉低存量公司估值下滑,這就是一個循環。

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科創板沒有流動性溢價支撐,只有「流動性抑價」,能夠參與炒新也得時刻警惕風險

由於採用註冊制的科創板對IPO市盈率採取市場化定價,而新的定價方式可能引發估值過高的風險。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市場化定價後,與現有IPO定價機制有本質區別,企業高估值發行的現象可能會增多」。

科創板放開了23倍市盈率發行,在炒新預期下,科創板IPO估值並不低,已經出現了新股溢價,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5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高達49.21倍,普遍出現超出同行業平均市盈率

從以上數據看,科創板IPO估值就比主板同行業平均市盈率要高,已經出現一定的新股溢價因素,如果疊加新股炒作,溢價水平更高就更大,後市下跌空間也就更大,炒新風險不可低估

科創板只有大戶之間的博弈,誰也難以割誰的韭菜

創業板第一個交易日大漲100%,但是第二個交易日就開始大跌,這是基於10%漲跌幅限制的,風險才沒有快速釋放,科創板不同。

在傳統A股市場,機構或大戶聯手「炒小散」,而在科創板,只能是機構與機構之間,或是機構與牛散之間的博弈。

具有科創板准入資格的投資者人數很少(約320萬個),幾乎沒有「小散」,由於1.5億「小散」不能直接親自參與炒新的肉搏戰,這使得科創板投資者結構「偏機構化」,因此在傳統A股市場暴炒新股的「小散效應」,將很難在科創板再現

據中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6月底,A股投資者(包括散戶與機構)共計1.54億個,其中,散戶1.53億個,機構34.7萬個

但科創板已經將「最具有戰鬥精神」的「小散」拒之門外。據統計,符合科創板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戶數約有320萬戶,但截止6月底,科創板適格投資者有效開戶約290萬戶,其中約270萬戶參與。

而據中登公司統計,截止2019年6月底,開通創業板交易資格的投資者人數多達4561萬個,相當於科創板投資者人數15倍以上

從中期角度看,兩年投資門檻和50萬資金門檻還是把85%以上散戶阻擋在科創板大門之外,沒有辦法直接參與投資,因此流動性會比主板差很多,也就是平均估值水平要比主板低許多,而不是高許多,暫時估值高於主板也會很快回落

主板一些概念股之所以得到遊資炒作,在於不管股價有多高,估值有多離譜,只要莊家敢拉升股價,就會有投資者以飛蛾撲火的勇氣跟風,要與莊家一試高低,畢竟主板擁有1.5億投資者,與科創板340萬相比多得多,散戶以20%持股完成了主板80%的成交量,只要極少數投資者跟風,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可以把股價炒翻了天。正是散戶的追漲殺跌,遊資有了充足的炒作底氣,也就有了流動性溢價。

科創板不同,大部分散戶無緣科創板,到科創板的投資者相對而言,資金量大,投資經驗豐富,也可能更加有判斷能力,也更加理性投資,不會肆無忌憚的跟風炒作。沒有了韭菜收割,剩下的就是大戶與大戶、機構與大戶、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這種博弈就很難成功,誰也難以割誰的韭菜,因此大資金對於股價炒作也會更加理性,理性投資下,拉升股價就會謹慎,流動性就會降低估值水平也會降低,不太可能像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一樣出現翻倍漲幅

「有限的融券的量」或成壓垮新股炒作的最後一根稻草

科創板新股在第一個交易日就可以實施融券賣空,雖然融券賣空的券源來源有限,但還是可以得到部分券源的,比如網下投資者10%配售部分,券商跟投部分,融券的量可能不多,但也可以增加市場拋售壓力,有的時候就可能成為壓垮是處的最後一個稻草

由於沒有漲跌幅限制,理論上可以大漲幾倍也可以下跌90%,大大增加市場的風險,存在一種機率那就是第一個交易日大漲,但第二個交易日或者後幾個交易日直接大跌,也可以是第六個交易日以後20%直接跌停,沒有經歷過大跌大漲洗禮的投資者不可掉以輕心

這顯然透支了部分新股收益,在流動性抑價下,繼續盲目炒新恐怕就是過度投機,炒新過後可能就是殘酷的價值回歸,容易引發較大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