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性 胃 炎 治 療 的新思路

引言

面對逐年升高的發病率和低齡化的發病趨勢,慢性胃炎的治療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合理的臨床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並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1]。隨著臨床上對慢性胃炎病因機制認識的加強和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化學藥物治療是目前常用治療手段。那麼化學藥物治療是否可以完全解決慢性胃炎的臨床問題呢?

化學藥物治療慢性胃炎的難點

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包括根除Hp以控制病因、改善消化不良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三個方面,目前通過化學藥物治療,臨床上已在控制病因和改善患者症狀兩個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某些難點和不足,尤其是在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萎縮、腸化、異型增生)方面缺少有效手段。

1. 鉍劑四聯療法為Hp根除的主要選擇,但其具有局限性

根除Hp可消除炎性反應,有效改善臨床症狀,減緩病理組織學進展。以抗生素和PPI主導的Hp根除方案為治療Hp相關胃炎的有效方法。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耐藥現象日益嚴重,導致Hp根除率明顯降低,經典三聯療法對Hp的根除率已遠低於80% [2],且常見的序貫療法,伴同療法等對中國患者沒有明顯優勢。面對抗生素耐藥率上升的挑戰,我國第五次Hp感染處理共識推薦鉍劑四聯方案(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用於臨床一線治療,Hp根除率較三聯療法顯著提高[3]。然而,鉍劑四聯療法的應用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部分患者對鉍劑不耐受,使用鉍劑後發生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此外,目前對鉍劑的化合物、配方的選擇仍不明確。

2. 難以逆轉病理組織學改變

目前認為「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是胃癌演變的主要模式,因此,逆轉胃黏膜組織學病變是預防胃癌發生的關鍵環節,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治療目標[4]。針對胃黏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化學藥物。臨床常用某些維生素延緩進程,例如葉酸、維生素B12等,但其具體療效和對胃癌發生的影響尚存在一些爭議,目前仍在探索中[5]。因此,如何有效延緩甚至逆轉胃黏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從而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是慢性胃炎治療的臨床難點。

針對化學藥物治療難點,

中成藥是另一種選擇

近年來,在尋找更優的慢性胃炎治療方案過程中,中成藥治療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中成藥在Hp根除和胃黏膜病理組織學的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療效,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和2017年《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均提出摩羅丹等中成藥可用於慢性胃炎的治療。

1. 提供鉍劑之外的選擇

多種中成藥對Hp根除具有良好療效。一項隨機對照研究將Hp相關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給予摩羅丹、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治療,對照組採用鉍劑四聯療法(膠體果膠鉍、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治療, 療程2周,停藥4周後,採用摩羅丹治療的Hp根除率與鉍劑四聯療法無統計學差異,均接近85%[6]。香砂養胃丸也被報道用於Hp根除,在三聯療法基礎上聯用香砂養胃丸顯著提高Hp根除率[7]。

2. 逆轉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

與化學藥物相比,中成藥對胃黏膜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的改善具有一定優勢。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提出,多種中成藥可能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一項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中度異型增生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表明,摩羅丹單藥治療6個月,患者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得到有效改善,萎縮、腸化有效率分別為34.6%和23.0%,異型增生消失率為24.6%,對異型增生積分的改善顯著優於葉酸[8]。

中成藥治療的其他獲益

1. 改善症狀

中成藥可多方位改善慢性胃炎的常見症狀,研究表明,單藥應用摩羅丹6個月,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痛、腹脹、噯氣、食慾減退等多種消化不良症狀均得到有效改善[8]。保和丸可顯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腹痛症狀,其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優於奧美拉唑膠囊[9]。附子理中丸也被報道用於改善慢性胃炎症狀,附子理中丸單藥治療2周,患者腹脹、反酸、灼燒感等症狀評分顯著降低[10]。

2. 消除胃黏膜炎症,促進黏膜修復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表明,在碳酸鎂鋁片基礎上加用胃炎康膠囊,連續治療4周,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改善程度顯著優於碳酸鎂鋁片單藥治療[11]。此外,胃靈顆粒也被報道用於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變,其單藥治療6個月,對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的總有效率均超過80%[12]。

綜上,化學藥物治療慢性胃炎已取得良好療效,同時也存在一些難點和不足,中成藥的合理應用可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案優化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SBnuW4BMH2_cNUgiM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