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進入了割據時代。皖系、直系、奉系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地方軍閥和南方革命黨也不甘示弱。直系軍閥顧名思義是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起初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掌控了北京政權,不過為了牽制段祺瑞,直系的首領馮國璋被推舉為了副總統。
1920年爆發了直皖戰爭,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聯合起來,打敗了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雙方也控制了北京政權。
隨即雙方也開始爭權奪利,並且直接翻了臉,還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奉軍各部幾乎全線潰退,只能狼狽地退回東北。
然而僅僅兩年的時間,雙方又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果這一次直系軍閥被打得全軍覆沒,吳佩孚只能狼狽南逃。
那麼打贏第一次直奉戰爭的直系軍閥,為什麼第二次竟然會輸得那麼慘?
其一
第一次直奉戰爭打贏後,直系軍閥控制了北京政權。但是曹錕這個人,官癮很大,一心要做總統。其實做總統也沒什麼錯,畢竟實力在那放著,可他做總統的方式卻令人非常不恥。他是靠著金錢收買議員,賄選成了大總統。
結果他的這一做法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尤其是奉、皖、粵三派為了打倒掌權的直系軍閥,組建了"反直三角同盟",使得直系的處境非常孤立。
其二
曹錕其實和之前的段祺瑞一樣,野心都非常大,一心要採取武力統一的方式統一全國。所以直系軍閥先後對四川、湖南、湖北、陝西、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用兵,消耗了巨額軍費,還導致直系軍隊疲敝不堪。
其三
作為直系首領的曹錕和吳佩孚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並逐漸地形成了以曹錕為首的保(定)派和以吳佩孚為首的洛(陽)派。不止於此,直系內部,馮玉祥等人又形成了反吳三角聯盟。
其四
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退回東北後,便一心整軍經武,準備再次與直系爭奪中央政權。相比直系軍閥以及曾經的皖系軍閥,東北的張作霖有一個優勢,他的對手只有掌握政權的軍閥。
可是不管是皖系也好,還是直系也罷,敵人就是全國的大大小小的軍閥,這就加劇了雙方的敵意,頻繁的戰爭更是加劇了雙方的消耗。
張作霖領導的奉系,在東北。雖然東北有日本和蘇聯的勢力範圍,但相對軍閥混戰的中原地區,東北卻相對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張作霖執掌東北這麼多年,勢力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有著自己完備的軍事工業。這也是張作霖的實力一步步提升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