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館》一個人的「愛國情懷」,在這杯酒里聊透了

2019-09-30     雨落電影周刊

文/雨叔

酒,作為習以為常的特殊飲料。

其中夾雜的已經不僅是高粱,玉米等原料,更多的成為了一種文化。正所謂「逢人必敬三杯酒,一吐衷腸方知己」,這正說明,酒是人際交往,交流感情的重要替代物。

眾所周知,酒的歷史和文字一樣悠久,當然隨著每個時代的進步,酒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如,青銅器材質的飲酒杯具,就被用來朝堂之上。如,「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通過葡萄酒來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

對於酒,不得不聊的還要屬於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酒在李白的口中,成為了一種情感的抒發,一種心靈的寄託,一生與酒相伴,這是文人筆下的酒。

而如今,酒也有了專屬的地方,酒館。關於它,這次就來安利一部劇《老酒館》

濃重,質樸的單一色彩,就是整部劇的格調,也揭示了它的年代是屬於近代歷史。而這部劇的側重點更是通過酒,去展現酒館背後各型各色的不同人物。從皇親貴族,到商販看客,再到市井小民都通過酒館將其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

作為一部獻禮劇,它的特色就表現在獨樹一幟。

在演員配置上,妥妥的一群老戲骨陣容。有陳寶國馮雷鞏漢林等一眾老藝術家。這是經典國產劇的搭配品質,

除此,在題材上也是「醇香」。這部劇就像一杯酒,初聞不覺其中味,深嘗才懂其中甜。前幾集就是一個醞釀的過程,慢慢品,直到第十集開始,才真正地散發出屬於它的味道。

隨著各種人物的登場,在酒館這個偏僻的角落,以小見大一般展現了整個社會。

《老酒館》整部劇貫穿的1928年到1949年,這之間整整21年的時間。這也是主人公陳懷海的後半段人生。曾經的他,背井離鄉闖關東,如今以酒館作為安居之地,在此生活。

他的酒館,一眼望去,古樸的民國建築氣息撲面而來。特別是門檻上的對聯「滿懷生意春風福,一點誠心秋月明」。就已經預示著是一個江湖之處,也暗含了陳懷海就是其中的線索,貫穿整部劇的始終。

在表現之外,《老酒館》真正表達的是家國之下的「好漢」文化。

何為好漢?

一句比較生動的形容就是「酒缸前臥虎藏龍,這才是老酒館」,真正的魅力和味道在於其中各型各色的人物。

首先酒館老闆陳懷海,他是一個閱歷非常豐富的人,曾經的他,闖關東,不幸遭遇兒女失散,妻子被騙的悲劇。也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在陳寶國的眼中,最為鍾愛,做兄弟做父親甚至做人,都是一個英雄。

鐵錚錚的柔情好漢,不僅粗糲,仗義。更多地恪守自己的底線,承擔自己的責任。

這樣的一個人,早已將一切的坎都看遍了,已經是風淡雲清。他的過去,也成為了三爺口中的傳奇,顯而易見,他是一條好漢。但有時也充滿精明老道,為人圓融

比如,面對關東老客手中的一筆「沙金」,給這樣的人打交道,也依然是不去硬碰硬,但也不去主動惹事。除此,有著自己的良知,常常接濟社會上的貧苦流浪者。

和他一樣的,還有劫富濟貧大俠金小手。兩人看似棋逢對手,實則是一個脾性的人,那就是坦蕩有為,有自己的仁義,關心貧苦窮人。一來二去,兩次切磋之後,終於化干戈為玉帛。

金小手可以說是一個新時代的人,坦坦蕩蕩,兩肋插刀。不同於陳懷海眼中的老練,但依舊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堅持的義氣。

當然,更多的角色都是社會底層的不同人物,如老二兩,有著文人的高風亮節,即便是貧寒也沒有破壞規矩,一生正氣。儘管整日以討飯為生,但就是這樣的人,依然有自己的傲氣,不麻煩別人,不願接受無故接濟,甚至常常自嘲。

堅守的就是自己內心的尊嚴。

當然不乏一些小人物,騙吃騙喝的破落戶王爺。曾經的他,坐擁這財富,隨手使喚人。但依舊難改其虛偽,做作的本性。

常年市井之間說書的說書人,酒館常常光顧的酒客。

通過人物之間的對比,更是凸顯了品格的高貴,更將好漢的味道,如就一般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酒館的文化之下,是為人處世的藝術。

酒不倒滿,話不說滿」通過酒這種特殊飲料,更能體會到那種半醉半醒之後的道理。如酒一般,說話要講求一個分寸,留一個餘地。

放在常年與人打交道陳懷海身上,就是旁敲側擊,三言兩語直敲心上。

比如,剛開始初來乍到的陳懷海,就遭遇了老街坊的刁難,勢必要給陳懷海一個下馬威。就連說話也是文縐縐的。「北邊風大壓著眼皮,來了大連街,得回回神睜睜眼」,甚至請來了 老警察。

但陳懷海呢,心裡坦坦蕩蕩,拿酒說事,以酒給他講故事。

由此,就可以看出這部劇的特點,就是亮透。即便是警察詢問,也依舊是直言坦白「把底料亮亮」。他們之間是一種坦蕩,沒有計謀,而酒正是如此,真正無酒德的人是拒之門外的。

而這樣的智慧,正是通過酒將其巧妙的展現了出來,也正是通過台詞將整部劇的文化給塑造了出來,這是一種江湖的俠義精神。

在江湖的俠義之內,更是一種愛國情懷。

當內部的穩定,受到外來的衝擊之時。其中的文化,就是首當其衝。如同當時的小酒館,起初的風平浪靜,到之後的風流涌動,都在預示著時代的變幻。

比如,其中有著日本色彩的賀義堂,就是一種內部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往日針鋒相對的小人物,也都將槍口對準了日本人的小餐館。《老酒館》所表達的就是,這種濃重的愛國熱血。

用酒的話說「這酒不僅要純,更要正」放在生活中,就是拿長辮子去直面日本長刀的骨氣。

縱使這些小人物,經歷著人生的悲歡離合,但在國家,危難面前。去用自己的努力去發光發熱,點亮屬於自己的那一點點燈光,和不消散的希望。

酒館,依舊是古樸,醇厚的酒館,不同的是背後的人物,和承載的家國意義。《老酒館》作為一部獻禮劇,依然有其特殊的味道,尤其是愛國情懷,更像酒一樣,耐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Rflh20BMH2_cNUgpF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