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取消星馬頒獎禮差錢非主因,台慶視帝視後爭奪恐變「分豬肉」

2019-11-02     南唐遺少

演藝圈競爭之激烈遠超外界的想像,各種「內幕」和「規則」亦層出不窮,很難做到百分百的公平公開公正。演技好未必一定能拿獎,大爆冷門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就算拿不到獎鎩羽而歸,對好演員來說有觀眾的喜愛和認可就足夠了。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關於「TVB台慶頒獎」的話題是一波接一波,特別是「視帝」和「視後」花落誰家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只是跟往年相比,今年顯得「雷聲大雨點小」,還有不到三個星期「台慶」就要舉行了,入圍名單卻遲遲沒有公布,各大熱門想要提前為自己造勢都沒有時間。

曾幾何時,TVB「台慶季」那是相當熱鬧,一系列活動好戲連台,頒獎當晚更是明星雲集大咖齊聚。

可惜隨著三色台持續走下坡路風光早已不比從前,「台慶」亦顯得星光黯淡越來越乏味,如同例行公事毫無精彩可言。

前年恰逢TVB建台50年,本應該大操大辦,結果卻略顯寒酸差點成為笑柄。今年更是傳出要取消節目巡禮和亮燈儀式,不過巡禮照常播出來看來是空穴來風。

但從去年開始,延續了很多年的星河跟馬來西亞頒獎典禮正式取消,改在「萬千星輝賀台慶」順道頒發。究其原因,一來是無線囊中羞澀必須開源節流,實在難以像以前一樣興師動眾大擺排場。

除了差錢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昔日被視作「前哨站」的「星馬」雙獎早就淪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拿去年來說,被封為「民間視後」的「太平公主」陳煒,竟然連「星馬」最後三強都沒進去;袁偉豪則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憑藉反響平平的《棟仁的時光》拿下「雙料視帝」,老實說有點難以服眾;還有投票期間爆發「刷票風波」,更使得這兩個獎項的權威性跌到最低谷。

去年袁偉豪跟黃智雯連奪兩獎絕對是「星馬」最大贏家,誰曾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雙雙在隨後的重頭戲飲恨。

由此可見,拿得了「星馬」不一定能笑到最後,要知道多年來能夠包攬三獎的小生、花旦寥寥無幾,印象中五年前佘詩曼曾憑藉《使徒行者》完成過這一壯舉。

比起去年,今年的「視帝」、「視後」之爭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呼聲頗高的種子選手均超過三位。

「星馬」和「萬千星輝」都在台慶頒出,倒是方便TVB做一個順水人情,沒拿到壓軸大獎的給發一個小獎,畢竟有獎拿總比空手而回好。加上原本就是安慰獎的「男喜」、「女喜」,人手一獎排排站大合影的畫面如果真出現想必會有些滑稽。

而這種場面大機率會發生,因為對大台而言今年的幾個大熱「親生仔」可謂手心手背都是肉。

首先是陳山聰,第一次擔正當男一號就大獲成功,《金宵大廈》堪稱全年港劇最佳,豆瓣評分亦高居第一,躋身五強毫無懸念;第二位是馬國明,相較於同劇的「三屆視帝」郭晉安,馬明的演技儘管處於下風,得獎可能性卻更高,陪跑了這麼多次論資排輩也該給他了;最後一位是袁偉豪,一線小生的地位穩固,「星馬」已經拿過了,只差一步便功德圓滿。

同「視帝」四強相爭的局面相比,「視後」的歸屬更加撲朔迷離。無獨有偶,呼聲最高的兩個人都是「外援」,著實令TVB高層們倍感頭疼。

惠英紅自然不必多說,《鐵探》雖不是其最好的作品表現也在及格線以上,貴為多料影后總不可能讓小紅姐全場坐冷板凳吧。至於李施嬅,倘若她沒離巢幾乎是穩操勝券,要是《金宵大廈》拿了「最佳劇集」,會不會把「最佳女主角」給她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一家獨美可不是三色的作風。

外界都說黃智雯是第三人選,作為上年「星馬」得主,今時今日在台內的地位不可小覷。

其實有一個人的競爭力被低估了,正是一七年的正牌「視後」唐詩詠。上半年有一部《白色強人》,力壓另一位當紅花旦擔任女一號。最近台慶大劇《解決師》正在熱播,首周收視比《金宵大廈》還要好,而且播出過半口碑有上揚的趨勢,就算不能二封「星馬」當中拿一個亦希望頗大。

大家更看好惠英紅、郭晉安這樣的演技派,還是賺足好感的「金宵組合」李施嬅、陳山聰呢?

不論哪兩位脫穎而出,只希望今年的「視帝」、「視後」能夠實至名歸,別再像一七年那樣整么蛾子明擺著找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JpLW4BMH2_cNUgZ6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