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點亮萬家燈火——「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張慶龍回訪

2019-11-02     掌中慶陽

(實習生 唐曉慶 記者 閆慧)一張放著「豆腐塊」被子的單人床,一雙磨破皮的鞋子,一個擺放著洗漱用品的洗臉架,在張慶龍的辦公室里,除了一張辦公桌之外,這些「家當」擠滿了房間,「平時工作很忙,大部分時間都是住在辦公室,這就是我的家。」

今年32歲的張慶龍是國網慶城縣供電公司基層供電所的一名職工,每天做著抄電錶、收電費、修線路這些平凡瑣碎的工作。然而,一次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的義舉,讓身邊的很多人為這個憨厚靦腆的「80後」小伙點贊。

2007年3月18日晚,張慶龍回家路過慶城縣北區廣場時,遇上4名劫匪正持刀搶劫一名女青年。張慶龍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與歹徒展開殊死搏鬥,在身中7刀的情況下,依然死死抓住歹徒不放,直到民警趕到。此時的張慶龍因失血過多,陷入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醫生說,再遲來幾分鐘或者刀傷稍微偏前一點,當時就會有生命危險。

「醒來之後我媽邊哭邊埋怨,說萬一我出了事他們怎麼辦,但我當時真的顧不上太多,只想著不能放跑歹徒,而且換成別人肯定也會這麼做的。」張慶龍說。

2011年,張慶龍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他說,當綬帶披到肩膀上的那一刻,他特別激動,因為這是榮譽也是責任,他要珍惜,更要努力,不能愧對這份榮譽。

受到表彰和鼓勵之後的張慶龍,推掉了各種社會活動,轉身繼續在工作崗位上艱苦奮鬥,默默奉獻。15年來,他出色地完成了供電所分配的各項任務,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2018年9月,張慶龍被調到白馬鋪鎮供電所擔任副所長。

電路搶修是張慶龍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空電閃雷鳴,值班室傳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住在林溝的一對老夫婦打來電話說,家裡不知怎麼停電了,張慶龍放下電話,立刻帶著同事們往老人家趕。

因為路面太窄車開不過去,張慶龍和同事冒著雨步行一個多小時才到,進門問清楚情況後就立刻開始檢修,等處理完故障,天已經黑了下來。他們婉拒了老人留宿的邀請準備往回趕,卻發現車打不著火了,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穿著濕透的衣服,蜷縮在車裡等雨停之後再走。

「干一行就要琢磨一行」,這些年,張慶龍買了很多與工作相關的書籍進行自學。他在工作中處處留心,時時琢磨,經過不斷鑽研,如今已是所里的技術骨幹。去年12月的一天,大雪造成線路故障,凌晨時分,他接到同事打來的求助電話,急忙起床趕往搶修點。刺骨寒風中,他在電線桿上足足呆了2個多小時,處理完故障的時候,手、臉、腳已經凍得失去知覺,面對這一切,張慶龍說得最多的一句是「習慣了」。

白馬鋪鎮供電所管轄片區大,工作非常繁忙,張慶龍幾乎無暇顧及家人,家中里里外外全由妻子一人承擔。40分鐘的回家之路,他經常一個多月才能走一次。

2018年,張慶龍的父親因腸梗阻住院,情況危急,縣醫院要求立刻將老人轉到市醫院救治,可張慶龍卻在外搶修電路無法回家,只能托親戚幫忙轉院。等搶修完趕到醫院,他還沒待上10分鐘,就又要趕到下一個搶修現場。

工作這些年,張慶龍給自己制定了三條工作準則:一是對所里分配的工作,必須做到善始善終;二是鑽研業務永無止境;三是無論什麼身份、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有一份責任,必須百分之百地投入。他的車總是加滿了油、手機24小時開著,隨時準備著以最快速度趕到故障現場。

「我虧欠了家人太多,也在盡力地去彌補,但既然選擇了電力行業我就要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地干好,我對我選擇的行業與事業,無怨無悔!」張慶龍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AVLG4BMH2_cNUgR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