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因為孩子有自信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能夠更有動力,而且遇到挫折時也會比較樂觀,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不過,很多家長不知道,想要培養出自信的孩子,還要依據他的年齡段進行適當的教育,這樣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最佳,家長又該怎麼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呢?我們一起來通過文章了解一下吧!
想要培養自信孩子,這個時間段要抓住
我們會聽到「七歲看老」這句話,孩子在7歲時候的行為舉止基本已經定型,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7歲之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最好的。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對父母依賴比較多,很聽話,教育起來比較容易,而且進入小學不久,各項能力都在快速發展中,自信心也能夠很好的建立。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生理得到滿足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記憶的,其實,雖然孩子年紀小,但是如果有挨餓、受凍的經歷,會讓他們心裡種下自卑的種子,將來很難成長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所以家長要儘量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最起碼要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讓他能夠吃的飽、穿的暖。此外,小孩子天性愛玩,家長不要過度限制他的行為,平時可以帶他外出運動、做遊戲也能讓他得到滿足。
不要直接否定孩子
孩子掌握的知識有限,有的時候說話或者是做事,會存在一些差錯,有些家長就會直接否定孩子的成果,這樣會讓他的內心變的敏感脆弱,感覺自己連一件小都做不好,經常的對自己進行否定,慢慢就會變的自卑。當家長發現孩子對事物理解有偏差的時候,要先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後慢慢說出不足,並告知正確的解決辦法,這樣對提升自信有很大的幫助。
公共場合給孩子留點面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會分場合,當著外人的面就會把他罵的「狗血淋頭」。其實孩子年齡雖少,但是他也有自尊心,家長在公共場合辱罵孩子,無疑是在扼殺他的自尊。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他的自信會一點點喪失,家長教育孩子時,再生氣也要忍著,等到回到家理智教育他,才會收穫好的效果。
總之,想要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家長就要抓好時機,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讓他能夠健康成長,這樣他才會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