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感覺不太對勁!」

2021-04-20     英為財情Investing

原標題:「市場感覺不太對勁!」

「市場感覺不太對勁!」

這是機構DataTrek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Nicholas Colas最近常常收到的投資者反饋。隨著三大股指的節節攀升,人們開始越來越不安了。

確實,在沒有任何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美股在近期接連創紀錄以後,又在周一出現了下跌。

(美國三大股指周線圖,來自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Nicholas Colas直言:「我們完全了解投資者的這個心態,這種不安很大程度是來自於資本市場在短時間內的飆升。」在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了11%以後,華爾街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都在懷疑市場是否存在泡沫。

經濟強勁復甦的紅利還可以吃多久?

在美國量化寬鬆刺激以及財政扶助不斷加碼之下,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是決定美股前景的關鍵因素。就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而言,美國國內的經濟復甦態勢相對去年大為好轉。

隨著去年以來,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各類資產價格的估值都處於歷史高位,巨量的熱錢流入全球包括股市在內的資本市場,這當然包括美股,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今年以來美國三大股指中表現最好的估值,該指數今年累計上漲11%,反應出了經濟強勁復甦的影響。

但是,現在投資者似乎都在擔心,這一部分的復甦預期,已經被計入了股市,而且,明年經濟復甦步伐恐怕會放緩。富國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隨著數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資金的投入,美國三季度GDP增速有望加速至9%。但是到了2022年,全年GDP增速可能就會放緩至5.5%。而這對於周期股來說並不是好兆頭。

信息世界,市場不確定性和脆弱性都增加了

美股在走到創紀錄高位以後,對於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更加敏感。

ETF Trends首席投資官兼研究總監Dave Nadig認為,市場運作的一些基礎正在瓦解,市場上的噪音和隨機性比人們想像的多,最重要的是,信息的流動和數據的變化都變得越來越快,投資者建立的很多投資模型,都沒有辦法考慮到短期內的變化。

Dave Nadig強調,一直以來的傳統市場分析方式出現了「裂縫」,我們不再是在處理現實情況,而是在處理信息,這些信息常常會立即就被定價。例如強生疫苗被暫停使用的消息,這不僅僅意味著強生股價的下跌,也意味著那些受益於經濟重啟的概念股,如周期型價值型的股票,也都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2021年以來,美國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大幅下降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交易量飆升只是一個例外,但根據市場的預估,缺乏經驗的散戶投資者現在占到了市場總交易量的20%左右,而這一部分投資者對於市場的理解和投資動機,和市場上其他絕大部分的公司是截然不同的。

也因此,波士頓基金管理公司的Peter Andersen指出,市場的脆弱性讓人感到沮喪,市場的一些資金占比較大的行業,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從無比熱門到被淘汰。「人們幾乎每天都在價值和成長股之間、重啟和封鎖之間徘徊。」

更多跡象顯示美股的風險正在增加

同樣令人不安的是,美國國債收益率在今年一季度下半段的短短几周內飆升,一度令投資者感到恐慌,隨後的數周,美聯儲官員們都在竭力「勸服」市場——任何的緊縮都不會在2023年以前發生,而且會提前很久和市場溝通。

如果說還有什麼跡象可以顯示普通投資者過於樂觀的話,那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內部的人士一直在拋售股票,而市場上的散戶投資者們卻都在積極買入。

根據Sentiment Trader的數據,近期,企業內部人士的買入與賣出比例最近達到了143:1,這是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幾乎是此前峰值的兩倍。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買入/賣出比較高的時候,表明市場可能走強,但如果降低,則表明市場會表現疲軟,但是,中性區間數據則更為理想。

與此同時,有投資者開始為購買股票而進行抵押貸款,這一趨勢,也導致了銀行未嘗保證金債務同比飆升了72%,這是1960年以來第四高增幅。這一數據衡量的是以股票為擔保的借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37h73gB9EJ7ZLmJI6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