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春
微信號:ID:gh_115c8bc5e5c1
【留美學子】伊始2014年由北京青年報
【陳屹視線】專欄作家、留美旅居30餘年
資深教育專家主持, 竭誠原創精選·篇篇出彩
一個不說話女孩的破繭成蝶
維也納時間 2019年12月17日凌晨12點55分(美國山區時間16日下午4點55分)我撥響了女兒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家裡的電話:
「準備好看結果了嗎?」 數千里之外我問女兒。
「媽,沒必要這麼晚不睡,看結果吧?睡醒了也來得及,不會跑的。」
我說:「無論什麼結果,我們得給你精神支持啊!」
女兒回答:「希望不大的。」
我說:「不看怎麼知道呢?哥哥在嗎?Toby在嗎?能看Toby嗎?」
視頻中,狗狗Toby很悠哉地躺在它的床墊上,搖著尾巴。倆孩子一個幫它撓肚皮,一個撓耳朵根。我假裝氣惱地說:「Toby得到的關注比媽媽多多了!」
不經意間,聽見女兒大聲說:「媽媽!你看!」我仔細看過去,模糊的螢幕上只看清「24」,趕緊截了屏,聽見她興奮地說:「我進了!」先生、兒子都高興地連聲祝賀。
本應睡下的我,一夜無眠,女兒成長的艱難,歷歷在目。
現在,她終於破繭成蝶,將要展翅飛翔了。
「你女兒不說話!你得讓她說話!Your daughter doesn』t talk! You need to get her to talk!」
剛剛走進教室看見女兒,她的Pre-K老師就對我嚴肅地說。
我一臉茫然地看著老師:什麼?女兒不說話?這可能嗎?她在家裡的話可比誰都多啊!我只能歉意地對老師說:「對不起!我不清楚是怎麼回事。Sorry! I have no idea what is going on.」
但老師不顧我的反應,接著抱怨說:「我們是要給孩子們做測試的。她不說話,沒法測,也就沒法在年底評估她是否有進步,也就沒法評測我的教學水平!你們要配合老師的工作!
We have to test all the kids. She doesn』t talk and can』t be tested. Then we won』t know if she is going to make any progress when evaluate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My work will not be evaluated either! You must cooperate!」
我只能再次說聲對不起,就領著女兒走出了教室。
女兒緊抓著我的手,小聲用中文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說英文呢?」我的心一下子繃緊,看著她無辜的眼神,說:「寶貝兒,爸爸不懂中文啊!你說呢?」她低著頭,沒有再問問題。
這是2006年的夏秋季節,女兒四歲,剛剛開始上學。當時亞特蘭大公立小學的Pre-K是要抽籤才能進的,我們在學區小學沒有抽上。聽朋友說,一所幼兒園裡有個公立Pre-K還有位置,我們於是註冊了女兒。
開學前和老師見面時,感覺還不錯,校長也很有禮貌。
這突如其來的「不說話」,搞得我亂了陣腳,不知道如何面對。一周過去了、兩周過去了,女兒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在其它活動中也退步了。
開學前,她可以自己在兒童公園 playground 和其他孩子玩,後來沒有哥哥陪同,她就躲在我身邊;在體操課上很活潑的她,變得拘謹,而且只認某個老師;喜歡漂亮的跳舞服和鞋子,對學跳舞很興奮的她,變成了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我開始變得焦慮,像「祥林嫂」似的和所有能見面的家長聊天、尋求幫助;我請女兒學校的同學到家裡玩,他們很驚訝地發現她能正常說話;我請求校長允許我在學校觀察一下,卻得到回絕。
先生當時在做心內科的臨床培訓Fellow,在家時間很少,幫不上忙,但他告訴我去查一下「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簡稱SM。
二、轉折
一個經常聊天的美國家長建議我換學校。她說一所教會學校的Linda老師非常有愛心,是一個一流的老師。我當時的私心是,目前的公立Pre-K是免費的,而去教會學校,是要花錢的,我是全職媽媽,沒有收入,先生的收入只相當於博士後,養四口人的家和我父母,已經是負債運行,再加一筆學費,我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
更主要的是,女兒沒有顯露過任何不喜歡去學校的跡象,每次問她,她還是說要去學校、喜歡去學校,令我非常迷惑不解。
然而,老師的臉色開始越來越難看,甚至波及到其他孩子。一天,我去接女兒的時候,一個曾經來我家玩過的話比較多的男孩首先看見了我,馬上說:「Stefanie的媽媽來了!」老師立即告訴他不能說話,得坐到一邊的板凳上受罰timeout。我很心疼那孩子,但不敢出聲。
等我收拾完東西,帶著女兒離開時,男孩還在角落裡,眼巴巴地看著我。美國timeout不成文的規定是年齡的分鐘數,比如,四歲的孩子,最多四分鐘,我感覺肯定超時了。
此事讓我開始懷疑老師不善待孩子。和女兒聊天、畫畫時發現,老師曾經把她領到嬰兒室,指著那些嬰兒告訴她,嬰兒不說話,她也不說話,就和嬰兒一樣。我的心都碎了,這是何等的侮辱!我搜集了各種有關SM的文章,列印出來給老師,希望她理解孩子不是智力不足,也不是故意不說話,還提出可以在家錄音給她,都沒有得到正面的反饋。
相反,老師說,女兒除了吃午飯,什麼也不做,playground都不去,也不畫畫,只坐在角落裡。
一天,我帶了一本圖畫書,在送女兒進教室後,坐在地毯上讀給女兒聽,隨後,陸陸續續有好幾個孩子圍過來,饒有興趣地聽我讀書。正式上課前幾分鐘,我就離開了。
當我下午去接女兒時,校長在門口攔住我說,「老師抱怨你沒有經過她的同意,擅自在教室逗留,影響了她的教學。」我驚得目瞪口呆,同時怒火中燒,急匆匆趕到教室,收拾了女兒所有的物品,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在大門口再次看見校長的時候,我說,「我們不會回來了!We are not coming back!」 此時,她在這個學校整兩個月,一個字也沒說過。
教會學校的校長非常和藹可親,我講了女兒的情況後,她毫不猶豫地說會盡力幫助孩子。Linda老師也微笑地歡迎女兒到她的班上,允許我做一切可能幫助到女兒的事。有了這樣的支持,我開始全力以赴地研究各種方法。
我開始每天全陪,然後慢慢減少陪讀時間,直到不再陪她。之後的幾個月,她從很緊張地粘著我,到可以放鬆地離開我;從躲在圖書角里小聲讀書,到可以用正常聲音讀書;從不敢要零食,到舉手要求;從只能回答一兩個字的問題,到能說整個句子;有了飛躍的進步。
五個月後,她終於可以和自己班上的孩子、老師正常交流,但還是不能在學校和班級以外的老師和學生說話。
三、反覆
學前班Kindergarten在喬治亞州是對所有孩子的全天免費教育,每個班有20多個學生。我很擔心女兒從每個班4-8人的私立學校換到這樣的學校會不適應,想盡一切辦法做鋪墊。
首先,聯繫了特殊教育部門,要求做測試,看看學校可以提供什麼幫助,但結果是,孩子的智商太高off the chart,比她的年齡高兩年零十個月,學區只為低於70分的孩子提供服務。
其次,給學區學校的校長寫信,說明孩子情況,要求安排適合的老師,並採取過渡的措施。校長很快進行了回復,並安排了一個性格溫和的老師;隨後就允許我帶她去教室看老師和學生;暑期也可以去學校玩;兒子也在這所小學上學,女兒得到了最大的關愛。
八月開學時她很放鬆、很期待。然而,第一個月,又是一個字也不說。Everett老師沒有逼她,沒有責怪她,非常有耐心。
一天,我先生突然出現在她吃午飯的時間,令她忘乎所以地興奮,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衝著爸爸大聲說:「爸爸!你怎麼來了!Daddy!You are here!」打破了僵局。班裡的活動很快就正常了,甚至參與了Jack and the Beanstalk 的表演,令我欣喜不已。班級以外的老師也能在我在場的情況下簡單地打招呼了。我終於慢慢地鬆了口氣。
小學一年級前的暑假,我們搬到了科羅拉多州,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雖然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因為忙著搬家後房子的裝修,沒有顧上和老師溝通。一天,我接到Starkey老師的電話:「Stefanie在學校有兩個月一個字也不和我說,她是不喜歡我嗎?Stefanie hasn』t talked to me for two months. Does she not like me?」
我當時腦子嗡的一下,眼淚差點掉下來,我怎麼會這麼疏忽呢?於是向她解釋了什麼是SM,告訴她不是她的錯。這不是一個打分很高的公立小學,但老師的素質很好、又有愛心,她了解到女兒的情況後,主動提出帶自己的兩個孩子來我家玩playdate,告訴女兒,她就是一個媽媽。
女兒很快就能和她說話了。但在班裡仍然有困難,特別是分享寫作的內容,往往是其他孩子搶著幫她讀。二年級換老師和同學,她又經歷了兩三周的沉默期,直到三年級時,才和正常比較害羞的孩子沒有差別。
第二章 小學的素質培養
無論是有障礙還是正常的孩子都需要從小進行素質培養。
1、不怕吃苦的精神
女兒並不是一個天生喜歡運動的孩子。她很親我,要我抱,常常像只小猴子,掛在我脖子上。亞特蘭大住的小區有條路,一圈大約1英里,她很不喜歡走路,沒幾步就要我抱,我總是轉移注意力,一會兒指著一片樹葉、一會兒指著一塊石頭、小鳥、花、草等,讓她繼續前行。這需要相當的耐心,開始時需要兩個多小時,六歲時20分鐘就能走一圈兒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們從小我就要求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喝完奶的奶瓶,吃完飯的杯碗,都要自己拿到廚房。小學期間就開始學洗衣服,有時甚至洗全家的衣服。運動、活動需要的物品,都是自己打包、自己背著。出門長途旅行的包,也是他們自己打包和管理。
3、自己解決衝突
孩子們之間難免沒有摩擦、沒有爭鬥。只要不危及生命、沒有人受傷,即使有人嚎啕大哭,我也從不干預,不聽任何人告狀。我的原則是,「如果沒有什麼好話,就乾脆別說。If you don』t have any thing good to say about the other, don』t say anything. 」相信他們會解決衝突、互相諒解。因為我從不袒護任何一方,也不做裁判,他們兄妹的關係一直非常好。
4、承受失敗的能力
女兒六歲開始進游泳隊比賽,但沒有請一天私教。每次比賽都沒有獎條(前15名會得到獎條)。一是年齡小個子也小,要和八歲的一起比賽;二是她害怕跳水,必須捏著鼻子,蹭到水裡,才能游,比別人晚開始幾米;再加上,她那時體型前凸後弓,挺著肚子,自由式沒法直游,在泳道走「之」字,距離也長不少。但我從來沒有把她和哥哥比,兒子天生會跳水,而且體型溜直,個子屬於高的百分之十範圍,幾乎每次比賽都有獎。我不斷鼓勵她堅持,只要能完成比賽,媽媽就高興。
對於有SM的她,每次參加比賽,去不同的游泳館,見那麼多陌生人,其實是更大的挑戰,哭鼻子,不想去,到了泳館不敢去賽台都是令人抓頭的事。感恩她的教練和泳隊里其他的小夥伴及家長的幫助和支持,每一次都堅持下來了。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她終於可以拿到獎條了,而且是幾乎每項都有。這時,她對得獎也就看淡了。
九歲,她需要和十歲的比賽,又是一個獎條也沒有,她說,「沒關係,我十歲的時候還會得的。」這是我期待的最好的自我評價。這意味著,她已經把自己定義為不怕失敗的人。
5、為喜歡做的事努力付出和挑戰自己的能力
女兒非常喜歡看書,但參加學區的讀書比賽,對於她是很大的心理挑戰。她不喜歡得到個人關注,這是SM孩子的一個特點。有幸參加了兩類不同的讀書比賽,一個是記錄讀書時間,一個是答題。
前者完全是個人的,不需要同學參與,她拿到了全州的第一名,本來是件可喜可賀的事,但對她來說卻是很大的壓力。學校開表彰會,sponsor這個活動的州lacrosse team的明星球員到場祝賀,贈送簽名的球衣,上當地的報紙,都讓她吃驚不小。感恩老師們不斷的鼓勵,同學們也真誠支持,讓她取得了一些自信。
最後,她被邀請去為lacrosse team的頭場比賽擲球開賽,場面壯觀,整個體育場的觀眾都看著她,雖然不用說話,但我都緊張得快上不來氣了,生怕她怯場,躲著不上去。最終,勇氣戰勝了恐懼,她順利完成了任務。
第二類的比賽是要團隊合作一起練習的。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場地,她分配同學讀不同的書,為每個小組成員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也鍛鍊了自己說話的能力,連續兩年在學區拿了第一。這種能夠而且敢於付出的能力,將受用一生。
6、音樂素養
音樂是心靈的語言,一定的音樂素養,必不可少。和很多孩子比,女兒的音樂天賦很平凡,和她哥哥更是差距甚大。但這並不妨礙音樂對她成長的貢獻。兩個孩子有不同的音樂歷程。對女兒來說,初中通過樂隊交朋友是社交中極為重要的。高中時為了從弦樂隊換到管樂隊經歷的心理磨練和表現出來的勇氣,也是受益終生的。
我兒子非常佩服妹妹。他也經歷了需要中途加入同一個樂隊,和同樣嚴厲的老師交涉的過程,不同的是,他找了老師喜歡的一個同學,小號一把手,一起去和老師談,而且他的法國號的名聲很好,這個老師早有耳聞,當場欣然同意。另外,他不需要辭去弦樂隊,惹那個老師不高興,相對簡單。
女兒小學期間,上了三年鋼琴課和兩年小提琴課,沒有參加水平測試和比賽。音樂是窺視人感受的窗口,在她練習的時候,我常常能體會到她的心情變化,給她一些支持。
7、建立紐帶
身份認同感是通過各種紐帶建立起來的,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因素。第一重要的是父母;其次是周圍的人,包括老師、同學和父母的朋友及其他同齡人;第三其實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根:父母族裔、祖輩根源、文化語言。我們幾乎每隔一年都帶孩子去中國或歐洲探親訪友,了解父母雙方的文化背景。
小學階段是孩子最容易接納文化和認同親人的年齡,如果親情沒有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初中以後就會比較排斥。孩童時認識的親戚,多年不見還是覺得熟悉。
女兒高中時,曾在一個學習課題project中闡述了媽媽從小教她中文的重要性。雖然有人認為孩子在學校不說話就應該在家只講英文,放棄母語,我反而覺得這是本末倒置,丟了自己的根,不利於長遠發展。因此,幫助她克服SM的同時,一直堅持去中文學校學中文。初中高中在學校學了幾年德語,但無法和中文水平比。
剛剛在初中上了一周的課,我們就搬到了另一個城市。女兒不得不換學校。參加管樂隊,和哥哥吹同一個樂器,是她的選擇。和哥哥一起參加越野長跑隊和田徑隊,卻是我的主張,鍛鍊身體的同時,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她開始很不高興,也許是害怕,但我說,試一個賽季後,如果她不喜歡,下一年可以不參加。結果,她每年都堅持了。雖然又是都沒有哥哥好。
三百多學生參賽,她大概是150名左右,真正的中不溜。教練說她的跑步姿勢非常好,應該還可以更快,但我沒有說什麼,堅持是我的目標,其它都不重要。兒子拿的是前10名,我知道對她的壓力是什麼。
二、積極探索
如果說,音樂和運動是為了身心健康,科學奧林匹克的參與就是對學習興趣的探索和捕捉。這是一個連續幾年拿州冠軍的初中,進第一隊的競爭很激烈,不在第一隊就不可能參加全國比賽。但我的目標還是參與和堅持。兒子八年級轉學過來就顯示實力,進了第一隊,對女兒又有了壓力。雖然六年級沒有資格進第一隊,但要為七年級做準備。女兒顯得漫不經心,應付而已的樣子。
七年級開學後,也沒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寒假前的選拔考試後,進了第二隊。接下來的學習她慢慢有了感覺,州級比賽拿了兩個第一。雖然無緣全國賽,但她還是隨著同學去幫忙助陣,把筆記借給一隊的同學,希望他們能為學校爭取好成績,顯示了她的團隊意識。
八年級,她毫無懸念地進了第一隊,參加了全國比賽。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培養團隊精神,是參加這項活動的最大收穫。
三、自我管理
2016年2月的一個傍晚,女兒寫數學作業寫了三個小時後,情緒不好,無故發脾氣,還說我不幫她。我給了她一個擁抱,然後說:「媽媽確實幫不上忙,真對不起。」她把一周的作業都積壓到最後一天,做的時間太長,精神疲勞,發完脾氣後就繼續做作業去了。
過了一會兒,我還在廚房收拾,聽見她嘟嘟囔囔的,繼而嚎啕大哭起來。我靜靜地聽著。隨後,她跑來哭著說:「我做了三個多小時的作業,在最後提交時,計算機自動退出。再次登錄時卻發現,作業全部消失了!」我猜她忘了保存文件Save,在忙亂中錯按了退出logout。
我緊摟著她說:「寶寶,這太令人傷心了!That's very sad and frustrating!" 她剛平復一點,又哭著說:「我不想重複做那三個小時的作業,太無聊了!I don』t want to repeat the 3 hour homework. It’s so boring!」我說:「沒關係,我知道你努力了;不得分也沒關係;如果要媽媽寫電郵給老師,就告訴我。」 她終於安靜下來,去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我又問她:「作業的事怎麼辦?」她憂傷地回答:「我會去和老師說。」我給了她一個擁抱,說:「好的。早上我在學校辦公室做志願者,如果老師不相信,可以來找我。」 下午接她時告訴我,老師給了她另外的作業作為彌補。她從這件事中學會了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承擔後果,而且再也沒有把作業拖拉到最後了。
四、選擇和交朋友
女兒走出SM是一個循序的過程,我沒有強調她不說話或者要說話這件事。初中的時候問她,她並不記得自己曾經有這段歷史,但哥哥是記得的。兒子是到哪兒都有一群朋友的人,小學經常帶妹妹去玩兒。但上了初中,除了一起去長跑和田徑訓練,哥哥已經幫不了妹妹了。女兒必須學會自己選擇和交朋友。而且初中以後,父母不能再安排playdate,孩子要自己約同學玩,改稱hangout,如果父母還做安排,會被笑話。
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朋友會有些評判,這對孩子選擇朋友不一定是好事。我選擇讓他們自己做判斷,雖然心裡經常會有不安。女兒的朋友我如果不是很喜歡,我只是在側面觀察,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要多接觸,保證不出大岔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的判斷能力也在提高,漸漸地遠離這樣的孩子。
她在學校參加的各種活動,為她找朋友提供了機會。善良的孩子總會吸引善良的朋友,雖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會保持長久的友誼。女兒的一個朋友是新轉學來的一個內向的女孩,她們一起在樂隊、一起在長跑隊,但後來的活動不同了,興趣不同了,也就不怎麼一塊玩兒了。初中階段她換了幾個好朋友。這是對她高中交朋友的預演。
五、反叛
女兒的叛逆行為表現在看一些網絡上非正版的改編小說,還會看YouTube的錄像,網絡流量用得多。孩子爸爸總告誡我,只要孩子成績沒問題,就不要過度干涉。一次,我發現她又在網絡上瀏覽不該看的小說,不知如何處理。先生心平氣和地告訴女兒,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網絡是一種「特權privilege」,不是必須的,不遵守規則,手機要收回一周;第二次可能要收回兩周;第三次會是一個月。她平靜地交了手機,我一周後給回她,沒有多說一個字,類似事件也沒再發生。
對網絡內容進行鑑別是初中孩子必須學習和經歷的。其次,發生衝突時,她會把門關上,不理人。指責是沒用的,如果不是大事就不去追究,也不要問為什麼,只能let it go and let it be;如果確實有事,就得等她情緒好了,讓她主動找我說,我做好傾聽的準備。
六、作息習慣
女兒是一個天生晚上不容易入睡,早上不容易醒來的孩子,要叫好幾次才能起來。初中後我決定要讓她養成自己起床的習慣,於是告訴她,設鬧鐘,我開始最多會叫三次,不起來就趕不上校車,得自己走去上學,一定會遲到,我不會因此而開車送她。
第一天,鬧鐘過後我還是叫了三次才起來;第二天我說最多叫兩次,兩次後她起來了;第三天,我說只叫一次,一次後她起來了。第四天,我說她要靠鬧鐘起床,結果,離出門時間還有兩分鐘她還沒起來,我還是去叫了一下,她一股腦兒從床上爬起來,什麼也沒吃就往車站跑。
之後,她自己想辦法,找不同燈光效果、聲音效果的鬧鐘和App,很快就能夠管理自己的作息特別是起床習慣了。參加學校的科學奧林匹克學習班,有時要早半個多小時上學,她也能自己起來。
九年級前的暑假,女兒申請了 Smith College 為期四周的科學夏令營。在這之前,她也參加過三次住宿夏令營,但都有哥哥或者朋友一起去,而且離家近,我們可以去看她;時間短,前兩次的游泳夏令營只有不到一周,後面一次是兩周。這些經歷對她飛兩個時區去參加夏令營,多少是一種準備。Smith 是我的母校,教學質量一流,所在的小城治安很好,而且是女孩子的夏令營,我多少放心一些。
她選的生物醫學倫理 Biomedical Ethics 和運動營養 Sports Nutrition ,與她的科學奧林匹克比賽項目的範圍一致但又不同,是很好的補充;是高中課堂上不包括的內容,對她的個人發展有益處。
剛剛開營沒多久,她就開始想家,每天晚上打給我們電話,各種抱怨,甚至掉眼淚。我和她爸爸不給建議,只是傾聽。兩周結束的時候有一個第一部分 first session 報告會 presentation,當地的家長被邀請參加,我們離得遠,不要求去。
女兒問了我幾次是否會去,我最後還是咬咬牙,告訴她太遠了,這次不去了,但最後結束時我會去參加報告會等活動,並接她回家。第三周,她的電話少了,也顯得開心了。我去接她的時候,她說:「媽媽,以後的夏令營,一定要至少兩周以上,前兩周都是適應期啊!」
剛剛回到家,她就開始計劃下一年暑假的活動,並決定去中國做義工,教小學生英語。我有一個同學是小學校長,於是聯繫了她,她欣然歡迎女兒去她的學校。秦皇島是我生活了多年的海濱城市,孩子姥姥和小姨都住在這兒。女兒住在姥姥家,姥姥開心得很。五月底我們學區已經放假,正好趕上國內的學期結尾。
女兒去學校和老師學生接觸後,決定開辦一個課後的英語俱樂部,後來又有兩個留學美國,回去探親的孩子加入,一起帶著小學生們學英語。雖然她要為課程做準備,但最大的挑戰還是每天路上的來回。她自己堅持要坐公交車,不讓小姨開車送,途中要換一次車,下車後還要穿街走巷走相當一段距離。
除了手機定位和有問題時隨時保持聯繫,我沒有過多囑咐,讓她自己經歷。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自己又是明顯的外國人樣子,焦慮肯定是有的。不出所料,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車就換車換錯了方向,還不敢問司機和其他乘客。後面幾天,慢慢熟悉了之後,就很自如了,也和學生們相處得很好,還被邀請去學生家小住,受到熱情款待。這是她人生中難得的體驗。
十年級結束後的暑假,她沒有像哥哥那樣申請名校的夏校修學分,決定去「含金量」並不高的布朗大學的夏令營,項目是癌症研究。這是那種只要交錢、學習成績不錯、有學校推薦信、自己寫文書就能進的夏令營,比Smith College只收100多人的夏令營還容易申請。去報到時,我看到整個布朗大學校園裡都是世界各地來的高中生。
女兒的收穫是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同時親身體會基礎研究的不容易。布朗不辱其名,安排的研究項目和實驗指導都體現了其水平,女兒著實有些掙扎,特別是實驗報告的要求,遠高於她在讀的高中。有了前兩個夏天的獨立經歷,這次她很快適應了布朗的學習生活,和同學處得非常開心。
十一年級暑假,她通過學區申請到當地大學的實習項目。雖然我知道有NSF資助的帶薪項目,但她還是堅持要去沒有薪酬的「蛋白結晶」實驗室,做她有興趣的方向。她獨立思考和選擇的能力日漸成熟,不為金錢、他人(包括父母)的意願所左右。開放的心態,使得她交了很多好朋友,和好幾個同界的同學形成了「互助小組」,一起探討申請大學的事宜,為寫文書出主意 brainstorm、提修改建議。
她的大學申請都是獨立完成的,我們沒有花錢請顧問,我沒有在她遞交前讀過一篇她的文書,但在她需要我的建議時,我會講她的故事及我對她經歷的解讀。
2、領導力的學習
Family Leadership Training Institute 是一個培養社區領導人的非盈利組織,我們當地的課程是通過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Extension Office提供的,有專門的青少年Youth課程,女兒十年級時參加了這個為期20周每周4-5個小時的培訓,最終領取了由州長簽發的畢業證書。
之所以稱為「家庭領導力培養機構」,其理念在於,領導力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層次,而家庭是其基礎,進而是社區,再到市、縣、州,最終乃至國家。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領導力培養,貫穿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認知能力、建立紐帶、社區服務、勇於突破等各個方面;參加培訓的學生來自社會的各個層次,上到公司高管、下到無業人員,再加上初高中學生,大家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進行學習和交流,不論你是誰,你的職業是什麼,你的種族文化背景是什麼,你都有家庭、都有社會責任。女兒看到了與學校不同的、社會真實的一面。
3、服務他人的能力和意識
女兒從九年級開始,為讀過的初中的科學奧林匹克隊,做她熟悉的單項的教練。這一做就是三年多,是每周一次一大早的課,頭一天再辛苦,她也不缺席;泳季開始後,她四點半起床參加游泳訓練,七點前趕到初中去給學生上課。上完課,要走近一英里,到高中開始一天的學習,下午回家睡一覺,再接著做作業。非常令人心疼,也佩服她的毅力和奉獻精神。
中文學校她也在數學俱樂部做了一段時間的義工,每周一個小時,教小學生,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她還在爸爸住院期間,中文學校的中秋晚會上做了節目主持人。
軍樂隊和游泳隊都有高年級帶低年級學生的傳統,女兒也不例外,到了能開車帶人的年齡,就開始接送低年級的同學,一起訓練。特別是早上游泳,要提早半個小時起床去接隊員,實在是非凡地辛苦。
4、團隊精神
科學奧林匹克的20多個項目中,女兒有她自己喜歡的強項,但為了學校的整體分數,她經常會被安排到不太熟悉或不太喜歡的項目,因此個人成績會受到影響。但她一直都是以大局為重,沒有為了爭個人第一而去要求換項目,九年級、十年級都在第二隊,雖然拿過個人的州級獎項,但無緣全國比賽。
十一年級進了第一隊,並獲得了兩項州第一,參加了在康奈爾大學舉行的全國比賽。連續七年的科學奧林匹克教給她的不僅是團隊精神和對科學興趣的培養,自學能力和對科學信息真偽的識別能力,都將對以後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樂隊的排練中,雖然有時因沒有拿到獨奏機會而覺得愧對自己的實際水平,但她仍然聽從老師安排。做section leader後,小組的七八個孩子只有一個同齡,為了讓低年級的同學感受團隊的溫暖,她會組織各種活動,包括到自己家唱卡拉OK、設計體恤、包餃子等。這是比她高的年級樂隊學生言傳身教的結果。
學校游泳隊的個人單項的安排,以學校最好總成績為目標,並不是個人強項。蝶泳不是她喜歡的項目,但她總是盡力去游,為泳隊的成績作貢獻。由於她不參加全年的大強度訓練,能達到州級5A的標準非常不容易,有家長指責我誤了她的天賦,但我的目標是個人素質的培養,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過強的運動量對孩子的身體不一定好,游泳不是她唯一的活動,騎車、跑步、網球、滑雪等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課外活動培養了她的團體意識,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兩方面的,比如科學奧林匹克,如果一個孩子的某些單項特別突出,即使沒有主觀地以自我為中心,也可能無形中以他為中心,讓他參加他想去的項目。參加自己水平比較中等的活動,體會為了團隊而做出讓步,是一種平衡,對將來的 work ethics 的培養很重要,而且也會擴展孩子的認知,做拉拉隊也同樣重要,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我兒子在泳隊里也得到了鍛鍊。
5、減壓
烘培是女兒減壓的主要方法,她特別享受和面揉面的強體力過程,家裡有機器也不用 現成的麵皮也不要,都是從基本配料開始(from the scratch)。即使是做砸了,爸爸還是會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即使是把廚房弄得底朝天,我也會高高興興地幫她清理。做的次數多了,成功率越來越高,也學會了順手收拾。如果做得太多,送一部分給朋友們,會經常受到讚揚和鼓勵。她也為所在學校的幾個俱樂部club、或某些課的活動特別做一些麵包、點心。
狗狗Toby總是知道如何讓女兒開心,萌萌地看著她、拿玩具過來玩、趴在她腳邊、讓女兒撓它的肚皮等等。腦子不好用時,帶Toby出去走一圈兒,或者跑兩三個英里,作業效率大增。心情不好時,約有狗狗的同學去遛狗,往往會有很大的療愈作用。
2018年夏天,我們全家剛剛從西藏旅遊回來不久,先生的醫生就告知,檢查結果不理想,「神藥」的作用達不到預期,癌細胞很可能在此後的幾個月失控,變成急性白血病,需要考慮骨髓移植。
我當時腦子嗡的一下,這真的是唯一又急迫的選擇嗎?過去的三四年,一直聽他的隨訪癌症科醫生在談如何通過不同代的新上市的「神藥」控制癌細胞,從而避免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個風險很高的療法,平均治癒率70%,但死亡率近30%。如果他是那70%里的當然義無反顧,但怎麼呢保證他不會是那30%呢?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敢打這樣的保票。
孩子們怎麼辦?兒子要馬上離開家上大學,影響可能不是很大,但女兒將開始美國高中最緊張、最忙碌、壓力最大的十一年級。
經過和美國各地十幾個癌症專家的交流後,我們決定做骨髓移植。女兒需要面臨真正的挑戰和考驗,希望至此之前十幾年的鋪墊,會得到正面的驗證結果。我的心繃的緊緊的,通過和心理醫生的幾次對話,我意識到,如果孩子的成長是化繭為蝶的過程,作為家長,一定不能「作繭自縛」,一定要相信她能夠「破繭而出」。
當然,這個信念不是讀幾本書就能獲得的,非常感謝身邊的和遠在其它州的教育界的朋友們,包括友人李春燕、張海雲、陳屹視線的建議、支持和肯定。
女兒從得知爸爸要經歷一次生死考驗的第一刻就告訴我:「媽媽,別擔心,我會好好的。Mommy, don』t worry, I will be good. 」但作為媽媽,還是要為女兒做一些準備:首先,七月底幫助女兒考駕照,並把家裡的車進行全面檢修,使她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其次,告知左右鄰居關於家裡的變故,隨時請他們幫忙。第三,得到當地華人朋友組織的「送飯糰」的大力幫助,讓孩子不會因為太忙而顧不上吃營養的食物。
在我幾乎不在家的情況下,八月初到十一月:軍樂隊集訓、報考ACT並取得滿分、報考SAT專科獲得不錯的成績、軍樂隊獲得州5A級冠軍,都是獨立完成,給了爸爸很多的驚喜,也促使他努力恢復,早日回家。感恩節我們終於被允許回家後,我除了做飯,其它完全由她自己安排,二月通過蛙泳州5A級單項考核並為校游泳隊取得州5A級冠軍做了貢獻;四月獲得科學奧林匹克兩項個人州級比賽第一,參加全國比賽;六月申請到實習,並每天按時上班。
八月開學後,十二年級的大學申請,她完全不讓我插手,自己和同學朋友研究學校,搞清楚各項申請的截止日期、文書和獎學金要求;申請了11所三個不同層次的學校:州內保底學校、喜歡的外州學校、合適但可能進不了的頂級學校。十月前被三個公校錄取,並獲得獎學金。最令我震憾的是,她申請了美國空軍學院 US Air Force Academy,並經歷了幾層選拔,包括一次體能測試、一次身體檢查、一次視力測試、一次學校面試、兩次國會參議員(共和黨 Senator Gardner 和民主黨 Senator Bennet)面試,這種勇氣和膽量是我在她4歲時不可想像的。
非常感觸於電影《Green Book》里的一段話:「"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僅有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才能改變他人的想法。」
十二月十六日的那一幕,證實了女兒已經破繭成蝶,準備展翅飛翔,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尾聲
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儘管淚水、汗水、焦慮相伴一路,但是,雷春,一個醫生的妻子,一雙兒女的媽媽,如同行駛中大船上的一個錨,給全家人定數和引領。她和丈夫還有兒女們,共同發現了這個世界這麼多愛、這麼多力量,賦能給他們, 被大愛沉浸著渡過艱難、守望著堅強與奇蹟,可以說,這也許就是上帝給予雷春一家人最好的禮物吧!
謹此也感恩許許多多的親人、友人、恩人,為雷春一家人所給予的支持和奉獻!祝福大家節日快樂!新年萬事如意!
在這裡見證著愛與奇蹟!
本文系授權發布,留美學子(ID:gh_115c8bc5e5c1)伊始2014年由北青【陳屹視線】30餘年留美旅居作家、教育專家主持,竭誠原創精選、篇篇出彩!。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