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這首詩,不僅詩中有畫,還暗藏禪理,堪稱千古絕唱

2020-01-01   慶余

自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評價王維作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以來,「詩中有畫」便成了王維詩歌的獨特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宋代著錄《宣和畫譜》卷十中亦提到王維的詩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皆所畫也」。

而王維的詩歌之所以會有此評價,一方面,因為他是我國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另一方面,他又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是我國南宗山水畫之祖。所以王維能夠以靈性的語言,繪影繪形,將詩與畫有機結合,為我們描繪出一首首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傳神之作。如王維的《終南別業》,就是「詩中有畫」的代表之一。

《終南別業》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其中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儼然是一幅山水畫。而除了「詩中有畫」的獨特意境外,這首詩其實還暗藏禪理,也就是對佛家常說的「空」境之頓悟。因此也可以說王維這首詩,不僅「詩中有畫」,還「詩中有禪」。這也是王維稱號「詩佛」的由來。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首先,詩的首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維交代了自己晚年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的原因。即中年之後的王維有了信佛之心,晚年便在終南山腳下的輞川別墅,過上了吃齋奉佛的隱居生活。其實王維早年任監察御史,奉使出塞的時候,還是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為國立功。在《老將行》中,他寫道:「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但政局變化無常,尤其安史之亂爆發,王維的政治抱負,逐漸消沉了下來。儘管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官至尚書右丞,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開始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生活,吃齋念佛,想要超脫煩擾的塵世。這首《終南別業》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而出。那麼王維隱居期間,除了吃齋念佛,他還做些什麼呢?

我們再來看詩的頷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也就是說,王維除了平日在別墅吃齋念佛外,興致來了後,還會在終南山中獨自信步閒走,至於其中的自在意趣,也只有詩人自己能體會到。一個「獨」字,看似很落寞,其實反而突出了王維的洒脫。它可以看成是興致來了,就來不及邀請人同行。《舊唐書·王維傳》中就記載了他與裴迪常常在輞川「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頸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則緊承頷聯,說王維獨自在山中信步閒走,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溪水盡頭,於是索性坐下仰望白雲的飄動。山間流水,空中白雲,包括行走在山間的王維,這些景象結合在一起,無疑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而從它所暗藏禪理來看,所體現的就是佛家常說的「空」境。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空」不是指一無所有,而是指事物和現象的虛幻不真實,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不是永恆存在,也就不必執著於某一事物和現象。王維這裡坐看雲的變化,便暗合了這一禪機,說明他通過頓悟,明白了不執著於仕途的重要性。如此一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所表現的便是一種悠閒自在。

最後,詩的尾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我們可以看成是王維頓悟後,所做出的具體行動。即王維在歸去的時候,偶然碰到了林中的一位老翁,便與他談笑不停,以至於忘記了歸期。到了這裡,王維的心境儼然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風采。即任何事情對於王維來說,他都可以無拘無束,悠閒自在。包括與林叟的談笑,也包括變化無常的俗世。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但是讀後卻可以使人如置身圖畫當中,這便是「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除此之外,這首詩暗藏的禪理,「空」境,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也是可以起到去除煩惱、靜心凝神的作用,畢竟太過執著的事物和現象太多了。總的來說,王維的這首詩,不僅詩中有畫,還暗藏禪理,堪稱千古絕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