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著春天的暖陽,走進皋蘭農村,只見田埂地頭犁鏵翻飛,施肥撒種,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向每一寸土地要效益。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關鍵期,蘭州市皋蘭縣吹響了 " 消滅撂荒土地,發展致富產業 " 的號角:大幹 50 天,讓曾經的撂荒地成為群眾奔小康的 " 聚寶盆 "。經過半個多月的攻堅, 3.54 萬畝撂荒地已復耕。
土地緣何撂荒?
蘭州市皋蘭縣承包地確權面積 43.82 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 15.75 萬畝,旱地面積 28.07 萬畝。部分村莊常年缺水,大多山坡乾旱地養不活一家人。
蘭州市皋蘭縣臨近蘭州,尤其忠合鎮、什川鎮、九合鎮等部分村莊與蘭州城關區、安寧區接壤。地理位置的優越、便捷,使大批農民進城務工,勞務成為皋蘭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
特別是近年來,年輕農民走出村莊,學技術、變身份,一個個在市區購買了樓房,成為生活在城市裡的 " 鄉下人。"
新的職業,讓進城農民無暇顧及鄉下承包的責任田,老一代農民大多年高體弱,難以下地耕種,不少耕地因多年不耕,漸漸已成撂荒地。
在皋蘭,幾乎每個村莊都存在這一問題。撂荒地已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塊 " 心病。"
如何讓撂荒地變成群眾致富的 " 聚寶盆 "?
3 月初,皋蘭縣打響撂荒地整治攻堅戰,把恢復撂荒耕地生產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著力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堅決糾正和解決農村土地管理中出現的棄耕撂荒、毀損耕地等現象和問題,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穩定農村生產經營,為促進農業興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時間,《禁止耕地撂荒公告》《限期改正告知書》《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在皋蘭各大微信圈子傳開。加之鄉鎮流動宣傳車、村大喇叭集中宣傳,農戶對撂荒耕地復耕複種有了新的認識,外出務工農民紛紛回鄉投入到撂荒地整治行動中。
同時,縣上將耕地保護補貼、產業扶貧、農業產業扶持等國家涉農惠農政策與耕地種植直接掛鉤,做到 " 誰種補誰、多種多補、不種不補 ",以此調動農戶種地積極性;對不能按期復耕的地,村集體代為經營;對舉家外出務工等無法復耕的撂荒地,動員農戶 " 誰的孩子誰抱 ",採取流轉耕地、聯合耕種、託管托收等多種方式集中恢複種植。
皋蘭撂荒地
3 月 19 日,記者在黑石鎮三和村看到,昔日雜草覆蓋的荒地,已被白花花的地膜覆蓋,農戶正在平整一新的土地上中土豆。皋蘭慧林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維路告訴記者,3 月份以來,合作社不分晝夜整治撂荒地,目前已復耕荒地 600 畝,計劃種植 300 畝土豆,600 畝玉米。" 這些都是水澆地,就這麼荒著實在太可惜了。" 彭維路說。
在石洞鎮陽窪窯村,有的村民在鏟草平地,有的在犁地,有的在運肥。因疫情影響,外出務工農民一個個回到家,投入到撂荒地整治行動中。
石洞鎮鎮長瞿軍說,全鎮共排摸撂荒耕地 40727.64 畝,其中 6789.56 畝已復耕。為實現規模化經營,經鎮村多方協調聯繫,方常、禾盛、白銀龍盛等合作社(龍頭企業)共計流轉中堡、蔡河等村撂荒耕地 3070.87 畝,用於種植經濟林果、玉米制種等,發動農戶自耕 3718 畝。
石洞鎮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可耕作程度,鎮村兩級積極銜接縣農業部門,為方常合作社流轉的 590 畝鈣果種植基地送去地膜 500 公斤;投資 36 萬元對楊家窯泵站進行維修,後續將進一步爭取建設楊家窯農田水利項目,配套建成 10 公里以上渠系、塘壩等基礎設施,抓好土地流轉服務和產業發展扶持,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夯實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後勁。針對貧困戶等耕種困難群眾,積極落實惠農政策,利用村集體資金等,租用旋耕機扶持 20 多戶農戶復耕複種,目前已完成雜草清除和平整土地 600 多畝,切實激發了群眾種糧積極性。
皋蘭縣農村的發展變化得益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三變 " 改革、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養殖的大好機遇,也得益於通過土地整治將一塊塊拾邊地、荒廢地重新平整翻耕,化 " 零 " 為整,實行規模化種植的結果。
據皋蘭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縣上將土地規模經營作為解決耕地撂荒、提升規模效益的有效手段,積極培育引進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動員農戶採取入股、租賃等方式流轉撂荒耕地,解決農業生產率不高、有限耕地捆綁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突出問題。
" 對復耕複種條件不具備、整治難度大、時間長的難點問題,建立長期整治一本帳,通過實地摸排、村社上報、群眾反饋、分析研究等方式,列出長期整治耕地 36800 畝。" 水阜鎮副鎮長王樹林說。
王樹林介紹,截至目前,鎮上已整治撂荒地 8160 畝,占撂荒地總數的 15.68%。初步達成流轉意向 1500 畝,已流轉 1130 畝,其餘耕地正在促成流轉;在主體復耕方面,積極與蘭州新區中霖公司聯繫,流轉土地 3721 畝,已種植牧草、杏樹等。
盤活土地資源,增加農民收益,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產生出最大的經濟效益,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欣欣向榮奔向小康社會,皋蘭人民步履越發鏗鏘有力。(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