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億美元或從美撤離,美國人:我們沒口罩,沒洗手液,離不開中國貨

2020-03-18     BWC中文網

事實證明,由於美國許多人此前一直不認為新冠病毒會在美國大流行,並低估了其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因此,當新冠病毒在美國真正大流行時,美國經濟在許多方面絲毫沒有準備,顯得措手不及。

目前,美國50個州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均已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表示,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可能在45天後達到峰值。而按高盛和美國會、最高法院主治醫師布萊恩·莫納漢預測,美國或將有大約1.5億人感染新冠病毒,請注意,美國總人口3億多,這就意味著,在美國,一半的人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這就不難理解,華爾街作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已提前進入悲觀的模式的原因了。美國股市在最近兩周內,引發了幾次熔斷,並一度暴跌至1987年以來最低的跌幅水平就可見一斑。全球大量的資金正加速從美國撤離。有預計,美國金融市場可能會因新冠病毒蒸發掉約15萬億美元。而這背後的核心邏輯正是美國經濟多年以來的「利己主義」使其無力應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突發風險,由此美國經濟信用和美元資產信用斷崖下墜。

而在美國金融市場提前捕捉到美國經濟蕭條風險,全球投資者紛紛加速從美國撤離的過程中,則傳導至美國的實體經濟領域,並擴大這一困境。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媒3月18日援引美國媒體CNBC報道,美國製造的巨頭企業-美國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已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達成協議,在冠狀病毒大流行背景下暫停部分工廠的運營。

BWC中文網獨家分析認為,美國經濟的這一信號傳遞出,美國自2018年以來一直希望重振美國製造的計劃正在落空。我們知道,在美國的製造領域中,汽車製造和航空製造是占據比例較高的兩個行業,而後者已隨著去年以來波音公司生產的機型事故頻發,出現嚴重的市場訂單銳減的現象,而一旦美國的汽車製造領域因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而停止運營,則意味著,美國經濟在製造業的兩大重要行業將雙雙重挫。

而這也僅僅是美國企業巨頭將面臨巨大虧損的冰山一角,在美國另一個優勢產業-科技領域集中的矽谷則提出上演了鬼城現象。英國《每日郵報》一周前報道稱,新冠病毒在美國日益嚴重,隨著美國多個科技巨頭紛紛要求自己的員工遠離西雅圖和矽谷,在家辦公,美國的矽谷也關門了。而CNBC日前報道,目前,美國的西雅圖蕭條得就像一個鬼城。BWC中文網獨家提出觀點認為,這一現象可以稱之為美國經濟的鬼城現象。 顯然,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產業的停產,停工,美國經濟的鬼城現象會日益加劇。

這樣一來,美國經濟的失業率也將隨之上升。而這件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媒3月18日援引CNN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在當地時間3月17日警告稱,由於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20%。姆努欽還表示,擔心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可能比2008年經濟危機後更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美國失業率為3.5%。而美國一位對沖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他們現在正在模擬未來兩到三個月內,美國大約有1000萬個工作崗位的人員或將因為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而面臨失業。

正是在美國經濟無力應對新冠病毒,多重利空不斷疊加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變得日益恐慌。表現出來的一個現象則是,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開始流行,美國商店最近數日來出現了對數種食品和衛生用品的搶購風潮,其中包括衛生紙等多種生活必需品。這就為美國許多「利己主義」奉行的商家們提供了藉機哄抬物價的時刻。

例如,在德克薩斯州一家醫療器械商店,一隻N95口罩的售價在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元)之間。還有一些醫療防護用品的價格被美國一些商家們哄抬到高達2000%的價位。一些美國消費者怨聲載道,認為美國一些商家正在毫無底線地發著供求規律的財,這太可悲了。然而值得玩味的是,美國聯邦由於做不到有效監管,對於市場的混亂,顯得無能為力。這也是西方經濟體過去幾百年間「利己主義」弊端的鮮活註腳。

換言之,美國民眾在關鍵時刻,似乎到了「無枝可依」的境地。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經濟無力應對新冠病毒在美大流行,所引發的種種難題,美國市場的物資短缺現象日益明顯。也就是說,即使美國一些商品價格高得離譜,美國人也買不到,這的確可悲極了。例如,在新澤西州,當地的許多購物者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我們沒有洗手液,沒有口罩,去哪裡買得到?」答:「我們沒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所離不開的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都來自於中國製造的商品。這也進一步印證了BWC中文網最近兩年以來獨家提出的觀點,美國人越來越離不開中國製造了。比如,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稱,對中國商品的隱形依賴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戰略軟肋,而彭博社則表示,「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

BWC中文網獨家分析認為,在美國經濟或將陷入蕭條的關鍵時刻,中國製造的洗手液和口罩等防護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正在成為美國經濟不可或缺,又無法替代的硬通貨。而此時的美元,在中國製造的硬通貨面前,也顯得蒼白無力。甚至一旦美國經濟蕭條程度進一步惡化,以物易物,也並非不可能。而這樣的景象,在美國也似曾相識,這正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

無獨有偶,有美國人被問到:「你們能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嗎?」答:「不能,中國有我們的關鍵供應商。」問:「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問:「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j9GDHEBnkjnB-0zwR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