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大爆評分下跌,但《姜子牙》無需成為第二個「哪吒」

2020-10-03     無尾電影

原標題:票房大爆評分下跌,但《姜子牙》無需成為第二個「哪吒」

8個多月前,它揚言「一戰封神」。

8個多月後,它王者歸來。

上映3天,票房破7億。

來勢洶洶。

但這一次,它沒有得到一致叫好。

上映3天,評分下降至7.1(目測還會下滑)。

問題出在哪?

還是你根本沒看懂它?

《姜子牙》

對《姜子牙》的期待始於《哪吒》結尾彩蛋。

當我們還沉浸在《哪吒》完結後的餘震中。

大銀幕上隨即出現了一個男人, 一個片名。

不過幾秒鐘的時間。

無疑像是一枚重磅炸彈。

震撼程度相當於《鋼鐵俠1》結尾出現神盾局局長一樣。

從此,「封神宇宙」不再是空談。

01 巔峰認知,《姜子牙》是認真的

猶記得當時《哪吒》上映。

哪吒的形象和我們的傳統審美相差甚遠。

大眼睛、黑眼圈、齊劉海。

十足十的怪胎。

姜子牙的形象雖然沒有哪吒那般離經叛道。

但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白袍加身、仙風道骨。

更像一個中年盧瑟。

申公豹的一句話,道出此時姜子牙的處境:

你連魚都能放了,就不能放自己一馬

我們熟知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背後藏著這麼一個故事:

狐妖魅惑,紂王昏庸,民不聊生。

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

因誅妖有功,姜子牙被封眾神之長。

豈料狐妖九尾被斬前,用幻術讓姜子牙看到事情並不是他所看到的那樣。

姜子牙稍有猶豫,九尾趁機逃走。

隨後師尊把姜子牙貶為凡人,流放北海。

從神到人,這是《姜子牙》做的第二層顛覆。

神並不一直高高在上。

這些年他一直試圖搞清楚真相。

十年後,一個叫小九的女孩現身北海。

姜子牙認得她就是自己在狐妖幻術里看到的那個女孩。

小九為一張地圖而來,她要前往幽都山。

搞清楚小九的來歷,或許就能解開當年的真相。

姜子牙和小九臨時組隊,踏上探尋真相的旅途......

原來「封神之戰」的背後還醞釀著一個天大的陰謀。

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這道電車難題,姜子牙要怎麼解?

02 把《姜子牙》當《哪吒》你就輸了

去年,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了一個夏天。

使得觀眾對《姜子牙》空前期待。

認為這又將是一部燃炸、痛快、酣暢淋漓的動畫。

結果抱著這種預期去看《姜子牙》的觀眾失望了。

燃沒看到,困倒是有點。

甚至還有人看不懂《姜子牙》講了個什麼故事。

其實,從預告片里的溫馨提示「建議八歲以上觀眾觀看」就看出,

《姜子牙》不想成為第二個「哪吒」。

導演程騰說過,希望這部電影能吸引那些平時不看動畫的青年人。

《姜子牙》並不甘心做一部合家歡的動畫。

動畫不一定是低幼的代名詞。

動畫可以很治癒,也可以很深刻。

這方面,日本動畫最有發言權。

90年代的日本,誕生了無數封神的動畫。

擺脫低齡標籤的日本動畫,開始探討起人性、哲學、倫理等社會問題。

《EVA》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經濟泡沫下,催生出「我連自己的人生都過不好,為什麼要去拯救世界」這種命題。

《姜子牙》的故事,初看平淡,深究後細思極恐。

可以說,它在國慶檔一眾電影當中是最「反叛」的存在。

《哪吒》里,是簡單的正邪二元對立。

正義最終必將戰勝邪惡。

《姜子牙》想拷問:

何為善,何為惡。善和惡是否一定涇渭分明?

最後真相解開,從頭到尾都是師尊的一盤棋。

他為了守護蒼生,推動歷史的發展。

和狐妖一族達成協議,讓狐妖魅惑紂王,加速其滅亡,事成後承諾可以讓狐族位列仙班。

要完成這一計劃,就必須要讓九尾附身於即將進宮的蘇妲己身上。

伐紂成功後,師尊過河拆橋。

命令姜子牙誅殺狐妖。

被九尾附身的蘇妲己也要一起被消滅,儘管她是無辜的。

從這事看,你能斷定師尊一定是惡嗎?

這讓我想起一個倫理難題:

如果有一個健康的人,他的器官可以救活五個生病的人,那麼這個健康的人應該被獻祭掉嗎?

如果你能決定這個人的生死,外加上那五個人還是你的朋友,你會選擇怎麼做?

電影借姜子牙之口質問崑崙眾神:

這就是天道嗎?

姜子牙花十年只求一個真相。

這樣耿直的人,怎麼能接受犧牲無辜之人成全大部分人利益的做法。

在師尊看來,救蒼生可以犧牲一個人。

在姜子牙看來,救不了一個人談何救蒼生。

雙方認知的錯位,構成了電影最大的矛盾點。

也是一個隱藏得最深的對當下的隱喻:

少年時期,我們桀驁。

世界不鳥我,那我也不鳥這個世界。

只有成年人,才能體會「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無奈。

從最後的結局看,師尊也不過是一個執行者。

他的上面,還有很多雙看不見的手。

姜子牙的反骨,真的能撼動統治三界的諸天神佛體系?

人性與神性的拉扯、蒼生與個人的關係,宿命與輪迴的哲思……

《姜子牙》選了一個偏成人向的議題。

就註定它比起《哪吒》,跟觀眾是有距離感的。

中二熱血,最能打動人心。

畢竟所有人都曾經年少輕狂過。

但姜子牙的反叛並不一定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

《哪吒》講對錯,《姜子牙》講利弊。

儘管講故事的方式還是略顯稚嫩。

但我還是要為跨出這一步的《姜子牙》鼓掌。

03 不必再高喊國漫崛起

50億票房的《哪吒》,讓我們看到「國漫崛起」不是夢。

但我們也不能要求之後所有的動畫,都是《哪吒》的複製黏貼。

我命由我不由天。

每一部國漫也有他自己的命。

每一部國漫也有屬於他自己的路要走。

就像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

並沒有一直套用成功的模板。

每一個超英系列,漫威都在做類型嘗試和類型融合。

《美國隊長2》就是諜戰潛入的再創新;

《蟻人》則是輕鬆治癒加親情;

《銀河護衛隊》將逗比和懷舊進行到底……

在我們國漫崛起的路上,彎路、挫折註定少不了。

《姜子牙》不會成為第二個「哪吒」,也無需成為「哪吒」。

它已經讓我看到新國漫2.0時代的無限可能。

或許《姜子牙》跨出的這一步比較笨拙,但足夠有決心。

我們認為的天花板並不是遙不可及。

踮起腳,努努力,我們可以夠得到。

只有當我們不再高喊「國漫崛起」的時候。

我們的國漫才是真正的崛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h0u73QBeElxlkka4x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