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南三十公里處吳村鎮境內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清 任伯年
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盧綸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梢梢寒葉落,灩灩月波流。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七人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
唐 孫位 高逸圖
宋 佚名 孔子見榮啟期
在文章創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託、象徵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
明 仇英 竹林七賢圖
明 李士達 竹林七賢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清 禹之鼎 竹林七賢圖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
清 沈宗騫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磚畫竹林七賢
明 陳洪綬 竹林七賢圖
清 禹之鼎 竹林七賢圖
清 彭暘 竹林七賢
清 冷枚
張大千
清 彭暘
傅抱石
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