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有效開展,將初心化為恆心,將使命化為責任,引導黨員幹部銘記黨的奮鬥歷程,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立足實際踐行共產黨人價值觀。涿州市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積極打造「中共涿縣特支」黨史館,為黨員群眾開闢教育新陣地。
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溫黨史、憶初心、強黨性,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共涿縣特支」黨史館。東仙坡鎮尚莊村,是涿州市第一個基層黨組織「中共涿縣特支」的誕生地,歷史文化悠久,民風淳樸。9月21日,涿州市舉行黨建共建暨黨史館啟用儀式。從此,涿州又增加了一處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革命精神洗禮的活動陣地,為強化黨員幹部日常管理、拓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渠道提供了資源保障。
黨史館坐落於尚莊村委會院內,建築面積120平米,黨史館前面為村文化廣場。展覽內容分為五個單元,分別為《歷史悠久 民風質樸》《苦難歲月 星火初燃》《堅韌不拔 發展壯大》《風起雲湧 英勇鬥爭》《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黨史館向觀眾展示了涿縣早期黨組織的創建過程。1928年11月,經張廷瑞介紹,尚莊共有七位農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是孟慶長、趙福龍、馬才、張秀增、彭德山、畢文起和畢公。張廷瑞在尚莊棲霞寺大廟內的課堂上,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面黨旗,七位農民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涿縣第一批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人在此點燃革命之火。1928年12月,經保定中心縣委批准,在尚莊成立中共涿縣特別支部委員會,簡稱「涿縣特支」。從此,涿縣特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帶領人民群眾開展了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鬥爭,由此掀開了涿縣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
中共「涿縣特支」的共產黨員們信仰堅定、不屈不撓,壯大黨組織力量,宣傳黨的思想。抗日戰爭時期,尚莊村的共產黨員在涿縣黨組織領導下,同全縣人民一道抵外辱,驅敵寇,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解放戰爭時期,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盡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線,迎來了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後,尚莊村的共產黨員在建設新中國的各項工作中,繼續發揮骨幹作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從1928年建立中共涿縣特支到今天,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中共涿縣特支」黨史館的建立,就是為了重溫這段歷史,讓世人記住這些涿縣早期的共產黨員們,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
涿州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擁有豐富而寶貴的黨史資源。這些資源、故事承載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個涿州人。通過觀看館內歷史圖片,追尋紅色記憶,重溫革命歷史,領略了在涿這片熱土上,共產黨員用忠誠擔當堅定信仰,抒寫不忘初心跟黨走的英雄故事。一幅幅鮮活的戰爭畫面讓人為之震撼,一個個烈士犧牲的場景讓人為之動容,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讓人肅然起敬,革命先驅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革命感染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涿州人。
在黨史館內,尚莊村黨支部書記尚更新帶領黨員們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腦海中浮現出:七位農民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尚更新說:「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深感重任在肩。」尚莊村的黨員幹部們表示,將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深刻理解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把握主題教育的著力點,進一步提高參與主題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走在歷史記憶的路上,無論時光如何變遷,歷史都會永恆地存在著,它聯結著過去和未來,也在當代人的血脈中流淌。走出黨史館,站在廣場上靜靜凝望這座精神殿堂。生活在這片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的人們將以更振奮的精神、更擔當的勇氣、更務實的作風築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根基。
涿州市以多種形式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探尋涿州紅色記憶,重溫崢嶸歲月,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傳承艱苦奮鬥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在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後,將進一步深入挖掘主題教育的歷史脈絡,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鞏固升華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讓廣大黨員幹部履行黨員職責,積極進取,堅守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