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瘋狂20年,一去不復返

2019-07-12   輪胎商業網

在輪胎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輪胎看東營,東營輪胎看廣饒。廣饒在短短的20年就發展成為中國的輪胎之都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奇蹟。

早在2013年,廣饒縣就已經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範區,成為國內唯一獲得權威機構認可的國家級輪胎出口基地。然而近年來,廣饒乃至山東,大批輪胎企業破產倒閉,其中不乏永泰集團這樣的巨型企業。廣饒輪胎如何登上巔峰,被譽為世界輪胎之都的廣饒又如何跌落神壇,我們還需把時間倒回到20年前。



廣饒縣自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已從事橡膠製品的生產,到80年代末已成為在中國響噹噹的膠管生產基地。然而廣饒的膠管僅在短短10年間就由盛及衰,相信很多老一代廣饒的輪胎人都曾經歷了這個階段。


時間來到90年中期,廣饒輪胎由於有橡膠製品生產的歷史基礎,開始發展,陸續出現了一大批到現在都響噹噹的輪胎企業。其中西水集團堪稱當時的典範,西水集團從1987年開始,先後經歷了「戶戶聯合辦廠、廠廠聯合辦公司、公司與公司聯合組建集團」三個發展階段,創出了「群眾湊錢、能人辦廠、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的民營企業發展路子,被稱為「西水模式」,集團黨委建立了以產權約束、制度監督、輿論監督、黨組織監督和經濟政治鼓勵為主要內容的激勵約束機制,企業廠長(經理)集村「兩委」成員、企業黨支部成員、股東、企業經營者四種角色於一身,形成了「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了西水村由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工人的實質性轉變。也就是那個時候起,廣饒人開始大量轉向輪胎工廠工作。


由於輪胎企業的可複製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創辦輪胎工廠。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就為別人貼牌生產,沒有資金就想辦法借款,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廣饒輪胎迅速發展起來。進入二十一世紀初,隨著中國化工部提出「節能環保向子午胎進程邁進」的目標,市場進入轉型期,產品供不應求,經濟效益大好。大型的膠管廠掉頭轉型,進入了輪胎行業。廣饒縣政府也藉此為廣大輪胎企業創建了良好的發展平台,廣饒輪胎進入了輝煌時代。可以說在2000年-2006年,東營輪胎行業的節奏就是,建工廠,掙大錢。



自2002年起,廣饒縣在「工業強縣」的戰略方針指導下,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子午胎產業。當年,多家民營企業開始同時投資建設全鋼子午胎項目,並成為當時行業關注的焦點。不到10年間,廣饒橡膠製品業就從默默無聞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子午胎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最大的橡膠產業集群。2009年,廣饒縣規模以上橡膠輪胎企業達到37家,總資產達到194億元,全縣已形成了以輪胎生產為中心,集鋼絲簾線、輪胎模具、輪胎膠囊、車輪、剎車片、剎車盤等為一體的上下關聯、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廣饒獨特的子午胎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被命名為山東省首批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同廣饒縣一樣,整個山東輪胎產業更是蓬勃發展。擁有全鋼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半鋼胎、輕卡輪胎、農用車輪胎、摩托車輪胎、拖拉機輪胎等產品。初步形成了以輪胎為核心產品的產業集群,所需及配套產品如鋼絲簾線、帘子布、炭黑、橡膠助劑、輪胎模具、膠囊、硫化機、輪轂等產品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和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體系日益配套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放大。由於當地政府不斷「做大產業集群」的導向,使得整個山東的輪胎投資額不斷上升,輪胎產能日漸擴大。


那個時候是廣饒輪胎髮展的最好時機,大量工廠拔地而起,無數普通人搖身一變成為輪胎大老闆。供不應求的市場,只要有貨就不愁賣。現在回頭看,那時候完全可以用暴利來形容。


但廣饒輪胎好日子即將到頭,無節制的發展的背後帶來的是產能過剩和低價競爭。到了2011年下半年,由於工廠太多,市場低價競爭殘酷,一些輪胎企業扛不住了。據媒體報道,2012年山東省東營市某大型輪胎企業因50億元貸款即將到期,而向政府提出破產申請,但被當地政府和銀行拒絕。儘管政府全力控制,防止一家企業倒閉牽連所有擔保企業,但激烈的競爭已經無法避免,產能過剩的後果已經顯現。



東營輪胎在2014年開始風雨飄搖,2014年冬季對於一些東營輪胎企業來說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它們已經感到很難看到15年的春天。2014年進入全球75強的德瑞寶在春節後,宣布破產。據報道,德瑞寶在破產之前,曾與12家企業建立了信貸「互聯互保」關係,它的破產拖累這12家企業陷入困境。但是公開資料未具體指明是哪12家企業。有相關人士表示,這種「互聯互保」的現象在東營輪胎企業中十分普遍。


2015年以後是東營輪胎抉擇的時刻,在橡膠輪胎產業鏈中,輪胎企業所處的位置往往是 『夾心餅乾』,是產業鏈上議價能力最弱的,上游原材料的上漲和下游企業的壓價都會吞噬掉輪胎企業的利潤。


高利潤的時候,只要人別太傻,干輪胎都不會賠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無數輪胎老闆們開始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現在這些抱怨生意難做的老闆,說白了其實就是沒能耐的人。現在甚至有很多輪胎老闆還在吃以前的老本,根本沒有與時俱進。所以很多企業開始轉型,但更多的企業還是被淘汰了,東營輪胎已經徹底的進入洗牌模式2018年山東永泰、山東奧戈瑞、山東大王金泰、山東恆宇等輪胎大廠紛紛宣告破產。



不過有企業消失就有新的企業誕生,時至今日山東東營的輪胎產量仍然巨大,據東營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東營橡膠輪胎產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達42.59億元,同比增長31.37%。東營作為國內知名的橡膠輪胎製造基地,擁有較為完善的輪胎產業體系,目前全鋼子午胎產能達到366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產能達到1.57億條/年,工程胎產能55萬條/年,綜合產能約占全省一半,全國近30%。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廣饒輪胎將會是嶄新的面貌,歷經大洗牌後的廣饒輪胎產業不再是一盤散沙,將形成以少數幾家大企業集團為主,部分周邊專業輪胎製造商為輔的局面。更多的產能集中在少數幾家大企業集團手裡。產品上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更多地向著高品質、高價值產品方向傾斜。未來,提到廣饒輪胎的時候,應該是僅僅幾個響噹噹的品牌,而不再是低質、低價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