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睡眠,不少家長都非常關注他們的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等,至於和誰睡沒做過探討,大多是誰有空就陪孩子睡。但事實上,孩子和誰睡卻有著不小的學問。
專家指出:孩子從小和誰睡,心理上也會和誰更加親近,未來的性格也更像誰。而因為媽媽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所以經常和媽媽一起睡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加優秀。
跟媽媽睡,更有安全感
當還在媽媽肚裡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安全感,而且因為對這種感覺的熟悉,他們在出生後更需要通過和媽媽的接觸來獲取安全感,比如來自於媽媽的愛撫、擁抱等等。
在和媽媽一起睡覺的時候,就是情感交流的最佳時機,這種陪伴可以讓孩子消除恐懼等負面情緒,獲得滿滿的安全感。不要小看這種安全感,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
從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做事情都非常有底氣,人也非常自信,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強。而如果從小就被迫和媽媽分開睡,那麼孩子就會比較缺乏安全感,性格往往也比較內向。
這類孩子的主要表現就是喜歡靠著熟悉的人,到哪都要跟著,一旦找不到就會大哭;晚上睡覺的時候也非常緊張,時不時摸摸身邊的人還在不在;遇到陌生人也比較膽怯,會躲在大人後面;一群小朋友玩耍時會站在一邊,遲遲不肯融入。
和老人睡,孩子易生病
因為年級偏大,老人的身體處於衰弱階段,肺部的組織彈性比較低,所以他們的呼吸大多比較沉重,呼出來的氣體也非常渾濁,如果孩子經常和老人睡,那麼孩子很可能經常呼入這些污濁的空氣,不僅容易缺氧,還可能因此出現發育不良的情況。
此外孩子年幼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完全,而老人因為年紀大體質虛弱,所以如果二者在一起,那麼就很容易出現細菌和病毒互相感染的情況,生活中有不少家庭就是孩子生病了傳染給老人,老人生病了也傳染給孩子。
獨自睡覺,宜遲不宜早
有人想多陪孩子睡,卻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如願;也有人想早點和孩子分開,但是因為孩子不願意而無法實行。然而這裡還是要提醒各位媽媽們,讓孩子獨自睡覺是遲早的事情,不宜操之過急;而且還要記住,分床、分房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般來說,在3-10歲完成獨睡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過小,那麼這種訓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滿足感,並且因此出現一些不良的睡覺習慣,比如咬被子、蹬被子等等,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非常不利。
另外也有不少家長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孩子能獨睡就是獨立了,但是其實獨睡只是獨立的一部分,二者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下面分享一些,讓孩子獨立睡得小技巧:
1.先分床再分房
讓孩紙獨立睡覺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操之過急只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所以一開始建議先嘗試和孩子分床睡,一方面是在同一個房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是方便照看孩子,孩子夜裡驚醒也能及時安慰。
2.分房睡別關門
剛開始分房睡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比較抗拒,此時可以把兩個房間的門打開,這樣看起來還在一個空間裡,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且因為沒有關門,孩子夜裡起來也能第一時間找到爸爸媽媽,避免產生恐懼情緒。
3.陪伴孩子入睡
雖然分房睡了,但是也可以陪著孩子入睡。建議在睡覺前,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講講故事、玩玩小遊戲,等到孩子睡著了再離開。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雖然和媽媽分開來睡了,但還是疼愛自己的,更利於他們接受跟媽媽分開睡的事實。
4.固定睡覺時間
平常要固定孩子睡覺的時間,這樣有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息時間;睡覺前記得讓孩子上個廁所,以免半夜被憋醒產生恐懼;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太難過或者開心,也不要看過於劇烈的電視,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情緒穩定,儘快入睡。
寶寶睡覺,哪種睡姿最好
不同的睡姿,對寶寶也有著不同的影響:
1.趴著睡
這是寶寶最好的睡姿,可以促進胸廓和肺的生長發育,這是因為床的反作用力正好按摩到胸廓,能提高他們的肺活量。不過切記,如果寶寶剛好在感冒咳嗽,那麼就不要讓他們趴著睡,影響到正常的呼吸。
2.側著睡
除了趴著睡,側睡也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時候,最好不要讓孩子只朝著一側睡,這很容易導致臉部兩側發育不對等,還可能出現斜視的情況,所以如果寶寶喜歡側著睡,那麼最好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下方向。
3.平躺睡
平躺著睡是個不太好的選擇,因為受重力影響,喉部會阻擋呼吸氣流自由進出氣管口,這樣孩子睡覺時可能會有呼吸不暢的情況,部分孩子還會因此打呼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