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景氣?生意太難做?錢太難賺?掌握五條策略,應該能幫到你

2019-11-19     賺錢做生意

就如四季交替一樣,市場也有不景氣的時候。市場不景氣,無疑會對生意造成沉重打擊,所以,總是有生意人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感慨生意太難做、錢太難賺。然而,即便如此,也依然有人在賺錢,依然有人活得很好,哪些人呢?就是那些體質健全、具有遠見及預先做好準備的人。

市場不景氣會對那些管理不完善、體制不健全的企業造成致命打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在這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些企業會轉型或退出市場,而那些優秀企業得以順利渡過難關。因此,從長遠來看,市場不景氣實具有一定的披沙揀金的正面意義。以同行業來說,市場不景氣時,有人賠錢,就一定有人賺錢。有位企業家曾經說過:「只有在困境中追求突破、追求成長的,才是真正的企業家。」也有企業家曾說:「沒有夕陽企業,只有夕陽產品。」連馬雲也說:「生意越難做,越是賺大錢的機會」。

所以,市場不景氣?生意太難做?錢太難賺?這些都不是問題,前提是你掌握正確的應對策略。具體而言,掌握以下五條策略,激活賺錢思維,就不怕市場不景氣、生意太難做、錢太難賺,來學習下吧,應該能幫到你。

一、資金退場觀望,並隨時準備進場

在市場不景氣剛開始時,投資資金應儘快退場觀望,靜待谷底呈現,以避免資金損失;然而,也別忽略了進場撿便宜的時機,因為不景氣時保有現金,將具有較大的投資空間。此外,也應逐步改善生產設備和經營環境,以便景氣來臨時能把握時機。

二、主抓員工訓練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市場景氣時,多數員工忙於本身工作,很少有時間接受訓練,以增強特定或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及部門間的工作協調。而市場不景氣或企業成長遭遇瓶頸時,則是「養兵」的好時機,應在產品開發與種類調整、製造技術、行銷策略、品質改善、內部管理與人際溝通方面對員工作訓練,以便在景氣來臨時,員工能大展身手。對此,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就做得很好,他在遭遇危機和不景氣時,經常會舉辦哲學培訓班,讓員工們重新學習自己的經營哲學。

三、採取非常手段

市場不景氣、生意難做時,裁員與節省開支有時是不得不採取的行動,事實上,企業在平時就應該設有一套應付景氣或不景氣的組織與方法,例如:人員採取精兵策略、產品部分外包或簡化產品種類,但仍需掌握研發技術、行銷管道與產品品質。此外,還可以通過求新求變進行企業改造,以創新思維突破不景氣現狀,例如: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推出強力的新產品、重整組織架構、更改產銷模式。當然,嚴格管控流動資產(包括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儘量降低存、催收帳款,注意客戶信用,並減少任意授權,也都屬於非常手段的範疇。

四、耐心等待景氣來臨

做生意,市場不景氣時,經營者應秉持一顆「平靜的心」,冷靜思考應付之道及可能的變化。大企業因固定資產所占比率較高、資源多、國際化程度高,財務結構風險較低,較能耐得起市場不景氣的衝擊,故往往是不景氣最後的贏家,當然,少數「虛胖的大企業」除外。總之,市場不景氣時,能靠耐心存活下來的企業,在景氣來臨時將活得更好,正如台塑董事長王永慶曾說過:「耐得住不景氣的人,就是最後的贏家。」

五、擴大專精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有些行業(例如服務業、製造業等)利用市場不景氣,可以在自己專精的領域內,選取特定產品,大幅擴大市場占有率。如此,除了能維持固定開銷外,還能以量制價,使得競爭對手在景氣來臨時更難以介入,自己則能在景氣復甦時大賺一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NdTh24BMH2_cNUgts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