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養兒防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每個家庭不求孩子的大富大貴,但也希望在孩子長大而自己已經老了的時候,可以為自己分擔一些,做到陪伴和贍養的義務。
但現今隨著當代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不孝子孫不贍養老人,將老人趕出家門,甚至為錢弒父弒母的報道數見不鮮。還出現了很多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社會案例,哪怕都已經上了公堂,打了官司,可依然還是不知悔改。
我國法律法規有嚴格的紙面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如果還遭到孩子的強烈反對的話,老人就可以向法院提供訴訟來進行調解。
那麼面對這麼嚴格的法律,為什麼還有的子女敢公然違反,拒絕贍養養育自己這麼多年的父母呢?其實其中是有很多的社會原因和情感原因的。
例如,大數據也會顯示,農村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人口遠遠大於城市。正是因為農村人均收入較低,但人口又居多,很難維持現有的生活。而農村在贍養老人的風氣和教育程度方面也遠遠不夠,所以才會缺乏親情和責任意識,對自己老去的父母不管不顧。
但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心都是肉長的,有時候孩子的不孝順也能反映出這個家庭的問題,父母也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做法和錯誤。如果是自己沒有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沒有做好親身示範,那麼就很有可能造成老了沒人管的下場。
這些老人就別指望孩子孝敬
1.上樑不正下樑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生活在父母創造的環境下會對事物耳濡目染。如果父母本身就存在人格問題的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也變成一個冷酷和自私的人。
父母都不孝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孩子心中就會目無尊卑,不懂得什麼是孝順。孩子會學習父母的作為,長大了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親人。所以我們也一定要做好自己,孝順老人,為孩子從小就樹立一個有愛心,溫順的心理性格。
2.偏心的老人
中國家庭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家長總是只滿足一方的願望,只誇讚一個孩子。有很多二胎家庭只考慮兒子的情況而不考慮女兒,給女兒很多無形中的壓力。
一些家庭甚至因為金錢不足,而讓女兒放棄夢想,甚至是放棄讀書的機會去外出打工,只為了能養活弟弟,為弟弟分擔生活的壓力。最寒心的是家裡人只會一味地索取,而並不在乎女兒的付出。
再加上分財產時會因為老人的偏心而分配不均,子女之間會彼此覺得心裡不舒服,會出現很多金錢的糾葛。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感平衡問題,為自己做好兩手準備。
3.打罵孩子的老人
打罵是最傷親子感情的,孩子會記一輩子。家長總是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家中,欺負弱小的孩子。無論是酗酒還是清醒狀態,都會對孩子進行辱罵和踢打。完全不顧孩子的哭喊求饒,也絲毫不在意自己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面對家長的暴行,孩子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每天帶著滿身傷痕躲在角落裡哭,對家長充滿了畏懼感,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所以當父母老了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狠心,覺得沒人照顧也是父母自找的,誰不想趕緊離開這樣的父母呢?所以將心比心,家長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能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
在一切問題向「錢」看的時代,我們不得不說錢真的很重要,也不得不說沒它真的不行。很多子女不願意贍養父母就是因為會花費一筆不小的財產,所以都會互相推辭。所以為了以後老了不會無依無靠,家長也要給自己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
當然,為了能和子女更加的和諧相處,我們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維繫好家庭之間的溫暖和和諧。每個孩子都是善良和純真的,他們都有一顆孝順的心。
今日互動:你有沒有哪一刻對父母失望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