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布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藍皮書:2025年產業營收達2200億

2020-03-30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3月30日電 (郭瑩)日前,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藍皮書(2019 年)》。藍皮書通過「一規劃、三分析、兩匯總」立體展現了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全景,為相關從業者研判形勢、制定政策、開發業務、拓展市場以及優化管理提供了權威參考。

其中《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建設規劃(2019-202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細緻描繪了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的發展藍圖和實現路徑,結合當前國內外的行業形勢,提出將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打造成為世界級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和軌道交通產學研用融中心。到2025年,明顯提升能源、用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供給能力,「人城產」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全市軌道交通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22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9%。

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明確,重點在於提升裝備製造能級、推動製造服務業發展、培育關聯衍生服務業態,並開創性地從6個維度研究具體任務和舉措,促進各方抓住機遇,共同參與,全面推動。

產業維方面:通過突出融合聯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引導社會預期。一是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製造,按照TOD模式實施「站城一體式開發」,推進多模式跨界融合;二是鼓勵製造企業拓展業務領域,向服務型製造轉型;三是從產業鏈前、中、後端同步入手,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四是鼓勵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內部孵化,培育細分領域行業小巨人,做大做強本地企業。

空間維方面: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實現產業跨區協同,整合社會資源。一是立足金牛、新都、新津、蒲江四大產業功能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精準定位細分領域,推動功能區協同發展;二是依託「金青新」三地具有區域帶動型的產業項目,深化大港區一體化發展;三是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成都與周邊市州積極開展產業鏈配套協作和共性技術聯合攻關。

創新維方面:通過強化校院企地聯合創新,增強創新發展能力,關聯機構協作。一是加強軌道交通專業院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合作,推進校院企地聯合創新;二是建立「撥改投」機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並建立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券制度;三是通過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和建立技術交易運行服務與技術輸出轉化機制,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孵化。

市場維方面:通過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吸聚頭部企業。一是整合本地優勢資源,推動龍頭企業深度合作,發動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組建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二是開拓川內二三線城市城軌市場、山地軌道交通市場和川藏鐵路施工設備租賃服務市場;三是依託蓉歐快線挖掘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機遇。

要素維方面:通過推進要素精準配置,增強產業比較優勢,引入社會資本。一是探索「以投代補」、推動「以獎代補」並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機制,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創新柔性引才模式,加快高端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三是從推廣新型產業用地(M0)制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促進產業環保可控角度精準要素匹配。

服務維方面:通過完善載體服務配套,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快構建「兩高三快三主」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園區網際網路提升標準、擴大覆蓋,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石板灘、泰木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充換電設施建設,完善能源基礎設施配套。二是科學規劃專業上午樓宇、標準廠房,建設人才公寓、專業化倉儲物流中轉設施等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配套;三是圍繞「人」的個性化需求合理布局教育、醫療、商務、文體、休閒娛樂、康養等生活設施,構建高品質生活社區,完善生活性服務配套。

經過近三年努力,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已形成「一校一總部三基地」錯位協同發展格局,建成涵蓋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運維服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產學研用融協同創新機制持續優化,功能區服務功能顯著增強,產業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今後,成都將在努力推進「規劃」實施的基礎上,結合藍皮書的分析研判,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基建」以及成渝中線高鐵、川藏鐵路等項目規劃建設帶來的新機遇,建強軌道交通產業鏈,深入推進軌道站點綜合開發,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深化產城融合發展,加強成德眉資軌道交通產業協作,為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升級發展蓄勢,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KxWKnEBiuFnsJQVqg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