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房屋
當前,內江正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記者日前走進受「9·8」威遠5.4級地震影響較為嚴重的市中區全安鎮,見證廣大黨員幹部在抗震救災一線中踐行初心使命,受災群眾不等不靠、鄰里鄉親互幫互助,大家用勤勞的雙手重建家園……
自救——
自掏腰包9000元,修繕自家受損房
記者來到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花洞村。脫貧戶段瑞良一家正在清理震落的瓦片,看到村幹部巡邏經過,他隨即熱情上前打招呼。他們家有4口人,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就他和兒媳、孫子,此次地震造成他家房頂瓦片大面積脫落、房梁受損。
怎麼辦?兒媳婦皮曉容回憶說,一開始是「六神無主」,在與村主任通過電話後,得知其他人的房屋也或多或少受損,有的瓦片脫落,有的牆體裂縫,有的木架大面積垮落,有的地基嚴重傾斜甚至垮塌,鎮村幹部已忙得不可開交。為此,皮曉容打定主意,「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給政府添麻煩!」
於是,他們一家人自掏腰包約9000元,買回材料,請來師傅,用了兩天時間,基本完成了房頂和房梁修繕。
記者看到,重新修繕的房頂煥然一新,一些受損的木質房梁也全部進行了更換,看起來更加牢固。除了地上殘留的一堆碎瓦片外,一家人的生活已恢復正常。皮曉容說,接下來,他們想利用這些碎瓦片把院壩硬化了,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記者從全安鎮政府了解到,地震發生後,鎮政府就組織村組幹部挨家挨戶核實災情,鼓勵和引導群眾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發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積極開展生產生活自救。截至9月17日,鎮內群眾開展自救的有282戶。
互助——
加班加點蓋房,不收取一分工錢
全安鎮有12個村(社區),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重建家園,依靠誰?
花洞村4組村民許秀蘭已年過七旬,大兒子殘疾,其他子女均外出。地震發生時,就她和兩個孫子在家,樓上屋頂瓦片脫落,摔得七零八碎。
地震無情,人有情。許秀蘭告訴記者,地震發生不久,鎮村幹部就趕到他們家查看受災情況,關心他們的住房安全不安全,這讓她非常感動。
「現在國家政策好,幹部很負責,我也不能啥都依靠政府。」許秀蘭說,她花了8000元左右,買回了琉璃瓦,就近請了5名工人開始重新蓋房頂。但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到最後結算工錢時,5名工人竟然一分錢也沒有收,為她節約了2000餘元。
「那兩天天氣熱,工人們都是加班加點地幹活,就怕萬一下雨,我們沒有住處。幹部們很負責,不時前來查看施工進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看著已經修繕好的房屋,許秀蘭對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的人滿懷感激。
排危——
輕重緩急展開作業,確保安全不漏一戶
在全安鎮的各個村(社區),像段瑞良、許秀蘭這樣不等不靠,積極開展自救的人還有很多。
對於受損相對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房屋,全安鎮成立了5個排危工作小組,通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標確定東興建司為排危施工單位,對轄區因地震倒塌和嚴重損毀房屋進行排危作業。
花洞村3組村民唐明仁的房屋是石木結構,加之年久失修,在地震中受損嚴重。記者看到,房屋的牆體出現了一道道裂縫、房頂的磚瓦也脫落一地,已無法居住。記者採訪當天,排危工作小組已經進駐,正在開展排危工作。
「你們就安安心心在我家住著,房子哪個時候修好,就住到哪個時候。」為解除唐明仁的後顧之憂,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連連寬慰。原來,地震發生後,住在隔壁的村黨支部書記就邀請唐明仁一家到自己家裡免費吃住。
記者了解到,截至9月17日,全鎮已完成143戶352間房屋的排危工作。
據全安鎮鎮長陳茂均介紹,由鎮上組織的評定組和區上組織的專家組已深入各村(社區),開展「9·8」威遠5.4級地震後損毀住房安全評定。按照市、區統一部署,全安鎮在國慶節前完成受損房屋C、D級評定,國慶節後重點開展恢復生產,確保在春節前完成C級危房的維修和加固工作,明年6月前完成D級危房相關工作。
維穩——
四級聯動防控,震後治安案件「零發案」
在全安鎮各村,不時可以看到戴著紅袖標的巡防隊員挨家挨戶巡邏;在全安鎮場鎮,身穿制服的執法人員駐守在各重要點位維持社會秩序。
記者從全安鎮政府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安鎮實現了震後治安案件「零發案」,為抗震救災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9·8」威遠5.4級地震發生後,全安鎮全面啟動「紅袖標」工程,公安部門出動警力50名,鎮上出動民兵20名、巡防隊員70名開展治安巡邏,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同時,全安鎮加強矛盾的收集和化解,一方面,在鎮上設立群眾接待窗口,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另一方面,與8個區級相關部門結對成立12個駐村綜合工作隊,實現區、鎮、村、組四級聯動,進村入戶開展政策宣傳、入戶慰問、房屋安全排查及矛盾化解等工作。截至目前,共計入戶1208戶,收集問題10餘條,化解矛盾糾紛8起。
陳茂均表示,下一步,全安鎮將堅決貫徹落實抗震救災工作「六個嚴禁」紀律要求,繼續有力有序推進抗震救災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