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壽:干壩村以企業帶動產業 以產業促進就業

2020-04-02     視界網

4月1日,記者來到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干壩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老遠就聽到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工人們在領3月份的工資。

「今天領了1900多元,都是現錢!」張淑蘭是村裡的脫貧戶,剛拿到工資的她高興地告訴記者,她在這裡務工快一年了,務工收入近2萬元。

近年來,干壩村立足高山無污染地理優勢,不斷壯大扶貧產業,穩定群眾收入渠道,有效激活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文龍告訴記者,干壩村位於明月山脈,交通不便,產業基礎薄弱,搞產業扶貧必須立足長遠發展,而不能只是追求短平快。經過多方考察和認真研判,他們選定了龍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動產業發展。

在該公司的食用菌基地,記者看到,6000平方米左右的基地里,20個種植大棚整齊排布。走進大棚內,成千上萬個菌包整齊堆放,一朵朵食用菌從菌包內長出來,如同盛開的花朵。

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在去年3月開建,目前一期全面投產,日產平菇4000斤左右、袖珍菇600斤左右,主要銷往長壽、涪陵、墊江等地的超市。二期即將開建,規劃種植品質更高的袖珍菇。

張文龍說,選定這家食用菌企業,主要是看重這家企業擁有成熟的種植管理技術和穩定銷售渠道,有助於產業扶貧的持續「供血」。

除了增加貧困群眾務工收入,村上還在不斷思考如何深化貧困群眾和扶貧產業之間的利益連結機制。張文龍說,經過認真篩選,他們已經確定5戶脫貧戶採用「公司+脫貧戶」的方式合作,由公司提供菌包和技術並負責銷售,脫貧戶利用自家場地發展食用菌種植,村上對脫貧戶和公司的購銷進行補貼,全方位帶動雙方的產業發展積極性。

離開食用菌基地,沿雲大路繼續往義和村方向行駛1.5公里左右,一處已經平整好的工地出現在眼前。

「這裡將建成第二個食用菌基地。」張文龍說,為鞏固脫貧成果、培育村集體經濟增長點,他們正在新建一個「干壩村食用菌大棚」項目。由龍蕈公司食用菌基地出技術、出管理及負責銷售,村合作社出土地、出大棚、出勞動力,共同組建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張文龍介紹,建成的生產基地產權歸干壩村村民委員會所有,主要接收干壩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保障基地務工人員年收入不低於8000元/人。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5萬袋食用菌,實現年收入19萬元左右。

在村委會對面的一處山坡上,曼洋農業公司的老闆正帶領七八個村民在藥材基地里除草。公司負責人鄧福國告訴記者,土地里種著赤芍、丹參、吳茱萸等名貴藥材,預計明年投產。他們已經與安徽亳州的國藥股份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由這家公司收購他們的原材料,再加工成片劑出口至東南亞地區國家。由於藥材基地用工需求量大,基地里常年有30個多村民(含脫貧戶)在此務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記者看到,一些藥材植物上已經有了花苞,遠遠看去頗有層次感。鄧福國介紹,在村上幹部的引導下,他們在實施藥材基地項目過程中,也充分考慮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通過專業的規劃設計,將各種藥材植物的種植按照一定景觀、圖案播種,在開花時節將會形成美麗的花海景觀,為進一步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打下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AjMPXEBfwtFQPkdP-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