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潭醫院院長:「捐獻血漿共同拯救」
昨晚(13日)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金銀潭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注,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張定宇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鬥爭的病人。
而就在今天(14日)上午10點25分,第一位積極響應張院長呼籲,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出現了!一名青年男性來到湖北省人民醫院獻血屋,接受身體檢查並獻出血漿。該男子說,現在身體挺好的,希望武漢人眾志成城。與此同時,今天上午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28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集體出院,其中6位表示願意獻出血漿。
今天下午兩點左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也迎來了首位獻血的康復患者施女士。
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投入臨床效果顯著
多位專家學者表示,在目前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前提下,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的血漿是臨床特異性治療最可及的資源。
最振奮人心的消息是,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昨晚稱,日前,國藥中國生物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投入臨床救治重症患者。而在國家衛健委2月5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提到「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事實上,中國生物從1月20日開始,組建專門團隊,開展了血漿療法的準備工作,在武漢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進行採集。2月8日,首期在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後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10人。臨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
據介紹,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是由康復者捐獻的含高效價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血漿,經過病毒滅活處理,並對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多重病原微生物檢測後製備而成,用於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療。中國生物目前也發出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倡議書》。
而對於血漿療法,而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天(13日)表示,就這次疫情而言,取康復病人的血清是治療的其中一個步驟,這次疫情都有安排康復患者留下血清進行檢疫。
恢復期血漿治療原理是什麼?
恢復期血漿治療如此重要,其原理是什麼呢?據悉,恢復期血漿治療屬於被動免疫治療的一種方法。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一個重要途徑或者手段,就是產生抗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中和掉病人攜帶的病毒,康復病人的血漿中短期內會含有大量這種抗病毒的抗體。因此可以將已康復的病人血漿分離出來,就可以用到其他病毒大量複製擴增、但還沒有產生足夠抗體的重症病人身上。
人們期待的疫苗,實際上以傳統的滅活疫苗為例,也是將被殺死病毒以疫苗方式接種人體,隨後由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相比之下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漿治療則更加直接。
實際上血漿療法由來已久,早在100 年前,康復患者血漿製品就已經被用來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1890 年,科學家發現感染白喉的動物血清中產生了一種抗毒素,它可以保護其他動物免受白喉感染。在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一些士兵和航海員就接受了康復者血清治療,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在抗擊SARS期間,鍾南山院士曾在當時提出過用康復者血漿治療SARS患者的建議。當時,一位74 歲的軍醫在感染SARS的第17 天接受了50ml SARS 患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在第21 天就康復出院。
此後,在MERS、甲型流感、伊波拉病毒感染等疫情中,同樣有國內外研究者運用恢復期血漿療法在疾病救治中取得一定成果。專家介紹,當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措施可用時,尤其是新發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採用恢復期血漿做經驗性治療是被寄予希望的一個選擇。
恢復期血漿治療並非萬能
然而,當前恢復期血漿治療的運用也面臨著不少難點,存在著諸多限制。目前新冠治癒患者近7000多人,但全國確診人數卻已接近6萬。治癒者血漿彌足珍貴,只能用於救急的危重症患者身上。
除了「量」的挑戰之外,恢復期血漿療法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和有效性以及排異性,都存在挑戰。不同患者體內的抗體含量差異很大,而且血漿操作的標準化管理一樣不簡單。
此外,治癒者出院後,血液中是有抗體,但仍有再次感染的風險,體內抗體的存在時間和量效都可能會在很短時間內下降。而輸入治癒者的血漿後,患者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免疫排斥反應,同樣帶來挑戰。原因是血漿中含有大量的特異蛋白,即抗原,很難做到完全識別和檢測。這些異種物質引入患者的血液中,都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輕則會產生輕微的過敏反應,重則會導致溶血,即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從細胞內逸出。
而據新京報報道,對於該療法的療效,宣武醫院血液科主任蘇力認為,理論上可行。「SARS時就有專家很勇敢地把康復患者的血進行粗略製備後用於臨床治療,確實有療效,但只用於個位數的病人,是否能充分肯定這種方法的療效,還需要更多的試驗來證明,但SARS過去後就沒人再做了。」
「此前我們不是沒努力過,但成效很差。此前的試驗多數並未產生理論上的效果,特別是針對病毒感染的治療。」蘇力介紹,輸入抗體如果有效,就能在其存活的有效期內明顯減少或清除病毒,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很少能真正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此前在B肝、愛滋病治療上,也曾嘗試過這種方法,但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有時,就算體內有了抗體也不一定會有效,因為還會遇到很多抗體清除不了的東西,這就是人為何還會因病死亡的原因。另外,別人的抗體進入自身後,並不會一直存活,而且自身免疫系統是否會產生對抗外來抗體的抗體等,還有很多複雜的問題需要實驗證明。
蘇力認為,新冠病毒肆虐一個多月,一段時間內要證明這種療法是否有效,其結果會很倉促。但是,從醫學角度來說,理論上有可能,就不能禁止試驗。「這個想法值得探索,不過此時告訴大眾這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還為時太早。」
「SARS期間一位醫生曾感染,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治癒的,但這並不等同於這種方法值得推薦。」一名業內人士也表示,這種療法之所以用於重症患者,就是因為我們通常將這種治療方法視為沒有辦法的辦法,是對重症患者的一種嘗試,普通患者並不需要和建議使用。與此同時,這種方法也要冒很多風險,在輸入治癒者血清的同時,是否會將病毒一同輸入,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