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晨的第一縷日光,
到夜晚的最後一盞華燈
從疫情阻擊戰的第一聲集結號,
到值班值守的無數通電話鈴
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跡
也沒有挑戰病魔的豪言壯舉
一層薄薄的口罩,就是他們全部防疫裝備
但是,當大家足不出戶時,他們卻敲開萬家門
當大家奔赴工作後,他們卻仍堅守大門
他們來自街道、社區
一個倏忽,也許就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
卻是他們,一直守護著我們
默默地,平凡地,一直感動著我們
阻斷新冠肺炎疫情,織密群防群控防疫網絡,重點在社區,難點在社區。合江門街道位於宜賓老城區的中心地段,共有「三無」小區326個。
外來租住戶多、商住混合、人員情況複雜,特別是復工復產後,來往人流井噴狀遞增,疫情防控更增添了難度。
宜賓市翠屏區合江門街道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市、區、街道、社區幹部「四級聯動」,散發「老巷管家」召集令,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社區書記的喇叭
抗疫期間,長春社區黨委書記薛萍由於擔心社區多為分散院落,部分居民自我防控意識不夠,化身為「播音員」拿著流動小喇叭走街串巷,為大家精準投放最新疫情防控信息和防疫知識。
薛萍書記每天步行5萬餘步,使小喇叭宣傳響遍轄區每個角落。
老巷管家並不「老」
熊維雪,現年24歲,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
疫情發生後,她報名參加了合江門街道「老巷管家」志願者服務隊,利用所學知識從更專業的角度為居民做防疫宣傳及預防知識普及。
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後,她除了每天上門入戶排查,整理資料以外,還主動申請利用休息時間到北浩巷84號小區卡點與志願者們輪班值守。
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95後在疫情面前的擔當。
是修腳師,是志願者,
也是入黨積極分子
顧興強,一名80後修腳師傅,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在「老巷管家」志願者招募令報名表上時,他留下了「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只要能為抗疫作一份貢獻,我什麼工作都能幹!」的樸實話語。
經培訓上崗後,他不怕累不說苦,活躍在入戶排查、派送酒精、防疫宣傳、卡點值守等防控工作一線,踐初心擔使命,用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身邊的「四川好人」
江永秀,宜賓市翠屏區合江門街道長春社區一名69歲的老黨員。2018年被評為「四川好人」。
疫情發生後,她「自告奮勇」地守在拱星街46號小區,主動申請負責該小區防疫宣傳、協助入戶排查、卡點值守等工作。
通過自己事無巨細的付出,為小區居民拉起一道嚴密的疫情「防護網」。
不聽子女勸說的「執拗老人」
今年78歲的老黨員陳身榮在疫情發生後,不顧兒女勸阻,多次向社區主動請纓,第一時間投入到了抗疫一線,更自費購買消毒液為小區樓棟消毒。
在全面實行封閉小區管理後,又主動擔起值守宜賓翠屏區合江門街道真武社區150號小區卡點,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做好登記小區進出口的工作,為居民們守好防疫安全門。
圖| 宜賓合江門街道供
文| 吳娉 趙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8I0m3ABjYh_GJGVVQ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