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樺甸市及時轉發了《關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有關工作的通知>》,按照省市「三保障一統籌」工作總體安排,創新工作方式,採取了「兩不三個一」措施,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確保「雙促進」「兩不誤」。
不採取入戶幫扶方式。繼續強化「一對一」包保,實施產業、醫療、教育、就業等「七項聯保」攻堅精準幫扶。根據當前疫情防控情況,開展「心聯心、不見面」服務行動,發動包保幹部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進行幫扶。全面簡化各項社會救助審核審批程序,對申請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在個人承諾前提下,由村(社區)審核、鄉鎮(街道)審批,市民政部門備案,審批後可按城市低保標準,先行給予1個月臨時救助,做到當日審批,當日發放救助金。對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群體等給予3至6個月的臨時性兜底安置,通過增設保潔員、治安協管員、河道看護員等公益崗位,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鼓勵外出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按照「非必須、不窗口」原則,城鄉居民新參保的,可打電話到醫保中心或各鄉鎮街道勞保所進行先行參保並通過手機進行繳費,事後將所需紙制材料報送到參保部門;2019年住院費用報銷延長至2020年5月31日;簡化異地就醫流程,實行先入院後備案、先治療後結算,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不調減,取消異地就醫先自付10%的規定,減少患者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各定點醫療機構辦理慢病、特藥手續,無需到醫保中心審核。及時跟進教育、醫療、就業、低保等政策落實,促進政策落地見效,保障政策與疫情防控有效銜接,不斷檔、不脫節。
不舉辦集體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鄉鎮街道和社區、村組的作用,實施四級網格化、「五位一體」管理。不舉辦扶貧相關會議、培訓、檢查、調研等集體活動。做到四個「不間斷」,即:不間斷地通過脫貧攻堅微信群傳達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不間斷地通過商密下發《貧困人口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方案》《市直幹部下沉協助鄉鎮街道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間斷地通過電視、宣傳冊、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不間斷地督導村屯、小區卡點排查封閉管控情況。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積極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做好一次電話問詢。疫情防控期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其他市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領各級包保幹部通過電話、微信、簡訊等形式做到三個「及時了解」,即:及時了解幫扶貧困戶及家人外來人員和外地返樺人員排查,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及時了解疫情對我市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就業務工、項目增收帶來的影響,幫助研究解決實際困難;及時了解貧困戶防護用品、衣物、糧食、備耕等需求,動員社會力量、包部幹部進行捐贈,保障需要。截至目前,累計幫助解決疫情防護用品口罩2738隻、防護手套100付、消毒液15874斤、酒精7475斤、擴音設備19套、一次性紙杯200個,價值4.6萬元。
進行一次人員排查。各鄉鎮(街道)在人員排查過程中,重點關注貧困人口,及時發揮鄉醫、村醫作用,關心關注貧困人口的身體狀況。市委市政府對居家隔離人員提出「十個必須」要求,同時按照省委「七個到位」「六個必須」「六個堅持」「五個不動搖」嚴格執行,管護責任人每天電話詢問外來人員、返樺人員健康狀況,如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第一時間與單位或轄區醫療機構聯繫;對未返回人員,取得電話聯繫,告知回來前要與本單位進行溝通聯繫,與所在鄉鎮街道聯繫,確定到樺時間,第一時間進行居家隔離;截至目前,投入鄉鎮街道人員共計8647名,其中抽調機關幹部674名下沉協助鄉鎮街道進行嚴格管控。在村屯設立卡點414個,實現城鄉防控包保網絡全覆蓋、疫情排查全方位、人員醫療管控全天候;對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個小區只留一個口,設立卡點313個,印製發放小區出入證,對進入小區的車輛、人員實行24小時檢查,重點排查外省來樺和外省返樺人員信息,並將排查情況及時反饋給所在社區居委會,便於社區進一步監控。
搞好一次防控宣傳。在問詢排查過程中,加強依法防控,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及時發布疫情防控情況和典型事跡。目前,已向全市貧困群眾發放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知識手冊》2600餘冊,宣傳單1.8萬張。
在後續的工作中,樺甸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吉林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在加力、做實上下更大功夫,在脫貧質量上見到明顯成效,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樺甸市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