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毛阿敏獲獎,和劉歡做搭檔唱遍世界,韋唯不愧國寶級歌手

2020-01-10     腹黑狗子說八卦



歌后系列已經聊過兩期,這次我們來說一位內地歌后。


她音域寬廣,通俗與民歌皆可駕馭;14歲出走家鄉;23歲拿下青歌賽亞軍;24歲出征國際音樂節,斬獲大獎;26歲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壟斷各大賽事主題曲,兩度唱響亞運會,更多次登上春晚舞台……遠在「上古時期」已經超前的走起國際范,與田震、毛阿敏、那英分庭抗禮,稱霸內地樂壇。


嗯,是她。即便如今年過五十,仍熱愛音樂、活出自己的韋唯。


1963年,韋唯出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她的母親是廣西人,父親則是地道的山東大漢,再加上參過軍、打過仗的緣故,韋唯的童年時代如同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描繪的一樣, 沒有親昵與慈愛,只有近乎嚴苛的管教:


不過,這並未影響韋唯在藝術方面的成長。


從降生的第一聲啼哭開始,韋唯的聲音就彰顯出一種「老天爺賞飯吃」的氣息;待到四歲,她就已經可以有模有樣的學唱樣板戲和電影唱段了,瘋狂暗示爹媽:我的技能點點這了!

>評價來自廣州亞運會音樂總監李海鷹


爹媽沒怎麼get,當地的小學老師倒是看上她了。於是,一下班沒事了就拎韋唯過來練聲、學唱歌,算是對她進行了最基礎的啟蒙教育。


又過兩年,因為一些變動,韋唯跟著媽媽回了廣西。經過老師一頓提點,爹媽也get到孩子在唱歌上有點本事,於是安排她進了學校接受系統性的藝術教育,她在那學了芭蕾、戲曲的基本功、毯子功,還有一些基礎唱法。


要知道,那會兒可是1970年!這似乎讓她註定在藝術上比別人要早一步,也比別人看的遠一步(韋唯之所以能在十年期間學習這些東西,據她自己說是當地民風開放的關係)。


在她悄然打下走紅基礎的同時,父親的嚴苛卻並沒有隨著韋唯的成長而減少,在她需要父母的關愛和安撫時,這位依然沉浸在戰爭年代中的父親給出的仍舊是硬邦邦的激將式教育:難?那你就去死吧。

>韋唯的父親


青春期的少女自然看不懂這樣的愛,於是在14歲那一年,被文工團選中送往北京當學員的韋唯毫無留戀的登上了北上的火車,當時的她甚至發誓:我以後再也不回來了。


只是,生活艱難眾人皆知,何況對於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呢?


進入文工團的韋唯並沒有天選之命,說是當學員,實際上就是做雜工,團里的所有雜活都要干,擦地板、刻蠟板,布置舞台,寫串詞、給演員打追光,歌舞團外出表演還要客串搬運工……為的只是每月15塊的工資(給個參考,當時普通工人的工資約39,學徒工18)。不過,當時年輕的韋唯並不覺得苦,因為偶爾她還可以登上舞台一展歌喉。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將近十年,直到1986年,已經23歲的韋唯終於有了真正嶄露頭角的機會。


她參加了第二屆青歌賽,靠著獨特的嗓音,以0.002的微弱優勢遺憾獲得第二,而後來與之同分內地歌壇的毛阿敏僅位列第三。同年,她獲評國家一級演員,是當時年紀最小的一位。

【這一屆青歌賽也很厲害,不但產生了多位日後扛鼎內地樂壇的歌手,在賽制方面也有極大的開創性。它首次區分了唱法進行比賽、首次在選手演唱完畢之後進行即時評分(由此還產生了一句流行語「去掉一個最低分,去掉一個最高分」,沒錯,這句話是從這個節目來的)、還首次上演了選手PK大戰】


轉年韋唯赴國外參賽,先後拿下兩個歌唱界的國際大獎,其中和郭峰合作的參賽曲《戀尋》完全是「一個敢寫一個敢唱」的典例,音域橫跨兩個八度,實操性極難,更重要的是它一舉改寫了聲樂界對通俗樂「不行」的偏見:


這個時候,雖然韋唯已經收穫了不少榮譽,但她還算不上紅。


真正讓她走紅的是198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首《愛的奉獻》真正讓她體會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不過,當時的韋唯並不喜歡這首歌也並沒想到它能夠紅。彼時的她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更愛描繪私人感情的歌曲,直至在演出時被瘋狂點歌,不唱下不了台只能清唱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原來這歌火了,原來我火了。

在此之後,之前與劉歡一起為1990年亞運會錄製的《亞洲雄風》為韋唯再添一把火,讓她不僅紅遍了全國,還走向了世界。


只是,在最該唱響這首歌的時候,韋唯卻不見了。


1990年9月22日的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群星登台演唱《亞洲雄風》,演藝圈凡是有點腕兒的都來了,反倒是韋唯這個原唱沒到。這麼重要的場合原唱缺席,很快就被人注意到,緊接著各種各樣奇怪的傳聞散播開來,什麼韋唯得病了、韋唯自殺了等等,數不勝數……


那實際上韋唯幹啥去了?


她沒病沒災,就在家裡安靜的坐著,而之所以沒出現的原因只有一個:不是每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都可以經受住一夜成名。


在憑藉這兩首歌走紅之後,韋唯開始頻繁的被邀請參加各種官方活動,一天要進好幾個棚,年輕的她不敢不去、更也不敢犯錯。最累的時候,她就坐在央視的後台發獃,她想:就算著火了,我也不跑了,跑不動了。

就這樣,她堅持不下去了,而為了能夠合理躲避這些演出邀約,韋唯乾脆把頭髮剪短,然後心安理得的躲在家裡:這下你沒法子讓我唱了吧。


然鵝,魯豫都知道這世界上有假髮套啊!

所以韋唯的逃避並沒有持續太久就被再度拉上了台,主辦方還貼心的為她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假髮套供其選擇。咋說呢,雖然是被動性的,倒也讓她半推半就的度過了成名的不適期。

>韋唯與劉歡


歸來之後,韋唯走上了平坦大道,且因為一曲《亞洲雄風》與體育、國際掛上了鉤。


93年,她再度和劉歡合作唱響首屆東亞運動會;同年受邀錄製2000年北京申奧歌曲;94年受邀前往卡耐基音樂廳舉辦演唱會;96年被亞特蘭大奧運會選為亞洲代表獻唱奧運會……而在這期間,她也被點名表揚,且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了人們對於通俗音樂的誤解。


當然,除了體育相關,韋唯還在自己的黃金創作期產出過不少其他類型的作品。作為當時唯二能駕馭「大歌」的通俗歌手(另一位是毛阿敏),很多知名的詞曲老師都曾專門為其打造歌曲,比如谷建芬就為她寫了《十月是你的生日》,許沛東則送上了《愛我中華》,沒錯就是後來被宋祖英唱紅的那一首。

再之後,韋唯開始開拓國外市場,她與CBS簽約拍攝個人紀錄片,多次前往國外表演,還發表了英文專輯……絕對超前的走起了國際路線。與此同時,她也沒忘了讓國內的音樂走出去,日常在演唱會上唱民歌,為華語歌曲走向世界出了一份力。


回看韋唯種種過往,稍顯冷血的家庭讓她早早獨立起來,這份獨立又讓她生出傲氣、長出自我,更重要的是讓她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催著她向目標進發——這也是她如今年過五十仍舊活得自由瀟洒的原因吧。

只不過,即便是這樣「明確」的歌后也難逃感情旋渦,至於究竟是什麼樣的旋渦,我們下期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66tlm8BxtCz63RLsR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