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人都有一個特徵:內在有穩定的價值觀,外有足夠柔軟的身段

2019-07-16   大朴國學

今天和兩撥朋友聊起了同一位企業家,他是一家國有企業的一把手。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其實並不能稱之為企業家,而我把這位稱為企業家,是因為他身上有著企業家精神,而且,他們的企業是處在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之中的,其實,這些國有企業,反而比很多民營企業更難做,因為他們身上有更多的束縛,體制機制的問題,有時候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特別是一家幾十萬人的企業。掌管這樣一家企業,帶領這樣一家企業能夠發展起來,基本上已經屬於奇蹟。

今天,我們不聊他們大的方面,是在和這兩撥朋友聊的時候,我記起的的他的一件小事。在他們的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的五星級酒店都到了快要交不起暖氣費的地步了,這位企業家按行政級別來講屬於正廳級。這時候,如果他們不交暖氣費,第二天就會被停暖,而第三天就會有一場重要的省級會議要在酒店召開。

一般這樣級別的領導的處理方式是,讓酒店的總經理去找熱力公司解決,自己則通過找他們上級領導進行施壓,但是結果一般是上下都不舒服,心裡也會很有芥蒂,以後打起交道來,也會很不舒服。

我說的這位企業家則親自跑到熱力公司去處理,並當場承諾,開會頭一天下班前會把支票親自送過來。因為他的級別比熱電廠的廠長高了好幾級,而且他親自出面,身段也足夠柔軟,加之是國有企業,同樣他們的口碑也不錯,熱電廠的廠長就很痛快的答應了,但是廠長,其實沒有對他第二天能夠兌現承諾抱多大希望。第二天下午4:30,這位企業家準時趕到了熱電廠的財務室,但是財務因為有其他工作安排出去開會了。他說第二天一早他會再來。

很多人這時候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可能是第二天,打發司機或者一般工作人員送來就可以了。第三天一早他8點就趕到了對方財務室的門口,對方8點半上班,等著對方完全處理好以後,他才離開。

很多人會覺得,他之所以這麼親力親為的去處理,無非就是這個會議非常重要。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我和他打了十幾年交道,一個是能感覺到他對人的真誠,不是虛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上至一些重要領導,下至一些他們企業的老員工。

有些人會說,這種級別的領導,如果對每個人都這樣,那他還能幹好領導該乾的活嗎?當然,對每個人都這樣,他基本也就不用干別的了。

對於每個人面面俱到,任何人都做不到。但是,在你的職責範圍內,需要你去處理的事情,發自內心的對人真誠,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和尊重,這對任何人,不管他是什麼級別,什麼地位的人,都是他成功的關鍵特徵之一。



這裡還有一個點,就是地位越高的人,發自內心真誠的去對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而會快速的贏得好感。很多地位高的人,或者說很多成功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

有些人一旦當個小領導,架子端得比誰都大,反而想通過盛氣凌人、頤指氣使,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有些人,有點小錢以後,就不知道東西南北,以為有錢就可以搞定一切。殊不知,倒霉的事就要開始了。

很多時候,一個人想幫你成事很難,但是,隨便一個人想給你壞事,卻綽綽有餘。

這些都是人性

人性讓我們有時候會對地位、財富比我們高很多的人會有一種天然的畏懼感,會不自然的縮手縮腳;人性也會讓普通人,對於那些對別人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的人有一種天然的厭惡,人性也會讓普通人心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我們今天重點分享兩段內容,都來自《淮南子·人間訓》:

限於篇幅,今天的兩段原文都比較長,就不逐字逐句的翻譯了,只講重點的部分。

《淮南子·人間訓》

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無故有顯名者勿處也,無功而富貴者勿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廢,仞人之事者敗,無功而大利者後將為害。譬猶緣高木而 望四方也,雖愉樂哉,然而疾風至,未嘗不恐也。患及身,然後憂之,六驥追之, 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苟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其所不能者,與之勿喜也。辭所能則匿,欲所不能則惑。辭所不能而受所能,則得無損墮之勢,而無不勝之任矣。昔者智伯驕,伐范、中行而克之,又劫韓、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為未足,遂興兵伐趙。韓、魏反之, 軍敗晉陽之下,身死高梁之東,頭為飲器,國分為三,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禍 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謂也。

非其名者勿就也

我們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出名要趁早、賺錢要趁早。如果名是實至名歸也就罷了,賺錢是因為你做出了相當的貢獻,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對這樣的人欽佩有加,而不管他是否真的很年輕。但是,很多人對名利的追求是,就要是名不副實,自己有20分,而想要的是100分的名,這也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所謂「人設」,就是自己本來達不到,而是要用一些包裝手段來達到。後邊的解釋是,無故有顯名者勿處也,無功而富貴者勿居也。我們很多人就是在做,而且是極度渴望的是,把這一句的兩個「勿」去掉。

非其事者勿仞也

現在還有些人,喜歡什麼事都插上一腳。今天摻和一下這個,明天摻和一下這個那個,更有甚者,是把別人的成績,甚至是事跡,言之鑿鑿的認領在自己名下,並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些成績帶來的名聲和收益。第一種情況是什麼都想摻和,無非是想搭個順風車,別人吃肉,自己覺得自己怎麼也能跟著喝湯,同時干十個這樣的事,自己可能比那些吃肉的賺的還多,但是這種方式鮮有成功的,因為你沒有給大家提供任何價值。第二種情況,現在都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了,吹牛雖然不用交稅,但是吹破的可能性,被人識破的可能性已經太高了,可能吹了幾年下來,自己都信了,而其他人,都在看笑話而已。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做個「名不副實」的人,讓自己的名聲不超過自己的實際的成績,少說多做,即使有點名氣,學會謙虛,哪怕是裝出來的謙虛,也會讓你少很多麻煩,少吃很多虧。



我們接著來看第二段內容:

《淮南子·人間訓》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則有以任於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則無以與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則無以與道游。單豹倍世離俗,岩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卒而遇飢虎,殺而食之。張毅好恭,過宮室廊廟必趨,見門閭聚眾必下,廝徒馬圉,皆與伉禮。然不終其壽,內熱而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 其內。故直意適情,則堅強賊之;以身役物,則陰陽食之。此皆載務而戲乎其調者也。

得道之士,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所以貴聖 人者,以其能龍變也。今卷卷然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毀碎滅沉,猶且弗易者,此察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也。

這一段里,我們也重點講兩個問題: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則有以任於世矣。

《淮南子》這裡把一個人能成事的最核心的要求確定為兩個:知天、知人

知天知的是什麼?其實就是知天時,知道身處什麼時代,該做什麼樣的事情,而不能逆天而動,逆時代而動,其實是對當下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知人知的又是什麼?知的是人性,任何一個人也不敢說,自己能做成一件大事,完全靠的是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即使你是再聰明絕頂、運籌帷幄的將軍,也要有戰士給你衝鋒陷陣,一場仗一場仗的去打,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去爭。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如何獲取別人的幫助,使用別人的能力、資源、智慧,都需要你對人性有著深刻的洞察。

如果一個人知天,也就是明白髮展的趨勢,很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對身邊的人都瞧不起,覺得每個人都是傻子,只有自己最聰明,而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很容易自命清高,而又得不到眾人的幫助,而知人卻不知天的人,很多都是我們同情的悲情英雄,是他們知道如何結交眾人,也有很多的追隨者,但是,失敗卻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時代變了。

只有既知天,又知人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這也就是後邊所說的得道之人,他們的特徵是: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

就是他們內心有堅定的信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很清楚,自己要成事,離不開別人的協助、幫助,和光同塵,才更容易和周邊的人打成一片,也就是外化;但是如果內心也一樣,那其實就是隨波逐流了。而真正讓他有所成就的,也就是內不化的部分。

也就是後邊說的:故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

這件事上,絕大多數人容易犯的錯誤有兩個:第一個,外化,內也化,也就是上邊所說的隨波逐流;第二個,內不化,外也不化,標榜自己是個君子、標榜自己清正廉明,有些人是被自己的這些標榜的美德給綁架了,過分的愛惜自己的慾望,有時候為了這些「名」,明知道是坑也會往裡跳。也就是最後一句所說的:今卷卷然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毀碎滅沉,猶且弗易者,此察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也。

很多人說,雅人成不了事,因為他在意的是那個雅,而不能為了大雅,而把自己的外在變的大俗。



其實,想要成點事,沒那麼難。先把名利之心放下,名利其實只是結果,是對你做事過程的一種確認和褒獎,過於注重名利的人,反而不可能真正用心的去做事。

要想把事做好,無非兩點,知天、知人,其實,還有一個隱含的前提是知己內心有穩定的價值觀,而外在有足夠柔軟的身段,這可能就是一個人能夠有所成就的最為重要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