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熊孩子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詞,他們常常依仗自己是個孩子,不懂事,做出許多讓人"咬牙切齒"的事。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熊孩子的不斷出現,其父母難辭其咎。所以,要想制服熊孩子就要制服熊家長。
熊孩子背後必有熊家長——媽媽幫孩子"偷"車
據人民網報道:8月31日,貴州貴陽,邱女士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商場逛街,孩子因為新買了一輛溜溜車,所以非要吵著媽媽帶著他在商城裡面騎著溜溜車逛街。
逛街時,邱女士看上了一件衣服想要買給自家孩子,就把孩子從溜溜車上抱了下來,將車放在店鋪口,就帶著孩子去試衣服了。結果,當邱女士買完衣服後出來找車時,就發現車子不見了。孩子發現自己的車不見了,傷心的哭了起來。邱女士看到孩子這樣也是很著急。在附近找了很久之後也沒有結果,於是她決定求助商場的保安,想要查看一下監控錄像。
看完錄像後,邱女士發現是一個孩子偷走了她家的溜溜車。那個孩子的母親看見孩子的行為非但沒有制止,反而還幫助孩子從消防通道把車子偷走了。邱女士很無奈,只能發微博求助,希望他們能主動歸還溜溜車。
熊孩子的背後總是隱藏著一個熊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讓自己成為熊家長,才能教育孩子不要成為熊孩子。
為什麼會有熊孩子?
家長素質跟不上
孩子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學習父母的行為,所以孩子的表現有一部分是父母行為的影射。有些家長的自身素質跟不上,就會導致孩子也出現不好的行為,甚至成為熊孩子的"幫手"。
過於順從、寵溺孩子
熊孩子的普遍特徵是任性、自私、無法無天。這和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態度有關係。如果家長平時太過嬌慣孩子,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性格,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成為熊孩子。
如何避免熊孩子的形成
家長要以身作則,教好孩子
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家長平時做事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一個學習的榜樣;同時,只有父母以身作則了,孩子才會聽從父母的管教,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多給孩子講道理
很多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她還小,不懂這些道理的。"但是,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孩子遠遠比大人想的要聰明的多,只是由於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太成熟,學習能力比較弱,才會給家長造成他們不懂、學不會的錯覺。
給孩子樹立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成長也與要藉助規則的幫助。家長可以給孩子樹立各種規則,比如不可以做傷害別人的事;使用別人的東西要徵求別人的同意等等。藉助規則可以讓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
熊孩子的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家長都要努力不成為熊家長,才能讓孩子不變成人人討厭的熊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