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一篇有關白岩松談養老的文章,很多朋友都特別有感觸,今天分享一篇新的文章。
有一次,莫言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採訪中記者問到對退休人的看法,莫言談了這「四子」,實在是很精闢!
特地分享給大家品讀、收藏!
莫言談到:
退休後,如何養老,成為了我們要面對的問題。要想擁有一個快樂舒適的晚年,一定要給自己留個「箱子」,有個「圈子」,找個「樂子」,做個「傻子」!
1、給自己留個錢「箱子」
談錢很俗氣,可沒有錢卻真的寸步難行。
退休後,手中一定要有點積蓄,掌握好自己的錢箱子。別想著現在把錢都給子女,以後讓子女養老,常言道:「兒有女有不如自己有。」
同時,我們也要捨得花錢,給自己該花一塊的,決不去花八毛,你後半生的消費是有限的,沒有必要對自己吝嗇,也省不到那去,省了也不會有人給你立牌坊,省了苦的只有自己。
只要兼顧好平衡,給自己留好那個養老的錢箱就可以了。
2、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圈子不在大小,要在精緻。
老了的時候還能約上幾個老友,做點稀罕的事兒。溜溜狗、逗逗鳥、跳跳舞、下下棋,有老友在的日子總是不那麼孤單。
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與人來往。找對適合自己的圈子,圈子對了,才能每天都能有一個好心情。
3、給自己找點「樂子」
細想來,人活著無非也就圖一樂罷了。生活本來就不容易,更要給自己找個「樂子」。
如果花錢能買到快樂,那就去學如何花錢;如果偶爾偷偷懶能換來快樂,那就學會科學地偷懶。反正,一切以讓自己快樂為前提!
到了這個年紀,就是活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4、做個不計較的「傻子」
相信現實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做一個傻子。
年輕的時候我們處處爭先,步步算計;我們走得太快,以至於錯過沿途的風景;我們看的太遠,以至於忽視了眼下的感受。
仔細想想,我們做個「傻子」又何妨?做人傻一點才幸福,太聰明會很累!
想得太多,容易情緒鬱結;在乎太多,常會敏感多疑;糾結太多,容易導致焦慮崩潰。
到了退休的年紀,不如糊塗一點,凡事不再斤斤計較,做個快樂的「傻子」。
莫言這一段話,可以說非常有道理了
除了莫言的這四個「子」之外,一位退休老教授還給廣大離退休人寫過六句話,讀起來也是非常的清楚明白,讓人醍醐灌頂。
這裡也一併分享給大家。
1、黃金年華,時不我待
進入老年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儘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2、自我安排,自我實現
退休了,我們應該擔負的家庭責任已經完成。但是對親人,對兒女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兒女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3、勿給親情加負擔,活出自我風采
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
4、有愛心有挂念,但不痴心不執念
我的親戚75歲,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流淚。奉高中,供大學,自己克勤克儉。
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後,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孫女仍在高興地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地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著她。
所以,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
5、享受生活,看淡金錢
我的同事退休後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拚命掙錢。每周去代30多節課,喜歡電腦和旅遊但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但只兩年後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他的錢又閒在存摺上,哪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們才沒有重蹈覆轍。
6、量力而行,適當服老
60歲以後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衰老的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反應遲鈍。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煩瑣、責任重大的工作。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倒不如頤養天年、難得糊塗、自娛自樂。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
自己經營好自己豐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看到的都發給朋友吧,也祝大家都能擁有幸福的退休生活!
來源:網絡,編輯:雲飛揚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好看,留言評論
點擊關注更多好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