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中國廣闊的國土上,矗立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山峰。有的是以險峻著稱,有的是以風景秀麗聞名,但在山西的陽泉,綿延起伏的八百里太行山脈中,卻有一座並不希望太多人知道的山峰,甚至連名字都想藏起來。這,就是藏山。
沿著狹窄的小路往山上走去,越往裡感覺越清幽。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僻靜之所,並不是很難,難的是,在古代的生活條件下,既要與外界保持溝通,又要不讓人發現。
再往前走,隱約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快步向前,一座壯觀的瀑布出現在了眼前。寬30米,高達18米的水簾順著99階台階而下,濺起朵朵水花。
站在瀑布下,你以為路在此戛然而止了,往上只能看到兩座尖尖的山峰。但當你沿著兩旁的石階爬上來,眼前豁然開朗。高山的峽谷間,一座座古老的廟宇、樓台赫然矗立,或拔地而起,或依山而建。文子祠、寢宮、藏孤洞、梳洗樓、八義祠、報恩祠、啟忠祠……規模宏大的古祠建築群讓人嘖嘖稱奇,最老的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藏山,原名盂山,後來改名,因為這裡曾經是《趙氏孤兒》中,程嬰與趙武的藏生之處,他們正是在此藏匿了15年之久。如今,《趙氏孤兒》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甚至被改變為電影、電視劇,但除了山西本地人,很少有人知道這裡。
歷史是偶然與必然的共同作用。曾有人假設當初潘金蓮如果不打開窗戶,歷史會是怎樣,那我們為何不能假設如果沒有藏山,歷史會如何改寫。沒有藏山,就不會有趙氏孤兒的傳奇,也就沒有了後來稱霸天下的「天下第一王」趙武靈王。沒有了趙氏一族的強大,沒有沒有了轟轟烈烈的「胡服騎射」,沒有了韓、趙、魏三國分晉,戰國七雄也無從談起。再往下講,合縱連橫、秦國大一統可能都會不一樣,甚至,都不會有趙匡胤陳橋變滅周建宋後的趙氏一脈時代相傳。牽一髮而動全身,藏山就是那很重要的「一發」。如今的藏山,已經變成了忠義文化的象徵。當初程嬰公孫杵臼等忠義之士為保趙家血脈或慷慨赴死、或捨棄親生,隱姓埋名十五年之久,在此阜陽趙家之後,為的,只是「忠義」二字。其他不說,光是以親身兒子換趙氏血脈的舉動,就足以讓後人所敬仰。以至於到600多年後的宋朝,程嬰被加封為「忠節成信候」而公孫杵臼被追封為「通勇忠智候」。
走上如今山峰西側的藏孤洞,這個承載著傳奇歷史的洞穴第一眼瞧見卻再普通不過。大洞套著小洞,不遠處還有天然的小瀑布,這已經能滿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或許,真是因為它的普通,才讓趙武得以在此15年都無人發現,度過了那段腥風血雨的時光。如今的人們,來到藏山,除了感受這裡濃厚的歷史氛圍和忠義文化,更可以體驗爬山的樂趣。在古祠的對面,「南天門」巍然矗立,狹長的「之」字形石徑直達峰巔。想要上到山頂,不費一番力氣是不可能的。而在山的頂部,有一處自然生成的鱗峋突兀的岩壁,似蓮花一朵,被譽為「南洞西山繡石蓮」,也是藏山一景。
有些後悔沒有在來之前,將《趙氏孤兒》的電影拿出來重溫,或許在電影中能夠找到些許與藏山重合的影像。重新站到山門的入口,面對著巍巍太行山脈,不禁肅然。一座藏山,一段傳奇。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藏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望秋嘆 發布:2019.10.1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nUiv20BMH2_cNUgSL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