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奶,是每個母乳喂養媽媽必須經歷的階段。不僅對於寶寶來說難以接受,其實媽媽的內心也是難以割捨的。當我們還在堅持母乳親喂,似乎寶寶還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和我們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而且母乳喂養那種難以言說的親昵感,這種親密無間的氛圍每個媽媽都很享受。所以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戒奶其實是母親和寶寶雙方都需要努力的。
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戒奶真的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如果處理不好,將來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並且這種傷害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曾經有一個中年男性酗酒,他自己也知道不對,但就是改不掉,最後選擇接受心理治療。治療過程中,通過催眠發現造成他心理創傷的竟是三歲戒奶的時候媽媽將整個乳房塗成黑色,給他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
為什麼戒奶處理不好,會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陰影?
一是戒奶是一種分離焦慮。很多媽媽在產假結束回去上班的時候,孩子對於親密照顧者的突然分離會有一種不舍和難接受,也就是俗稱的分離焦慮。和上班的分離一樣,戒奶也是一種分離。我們的上一輩戒奶一般都是採用母嬰分離的方式,強制性將媽媽和嬰兒隔離開來一段時間,認為這樣才能戒奶成功。比如小編小時候戒奶,媽媽就是將我送到外婆家半個月,和媽媽暫時分開。但現在我們都反對這種做法,因為「寶寶吃不到奶已經很難過了,再見不到媽媽就更難過了」。強制分開,只會將寶寶的焦慮放大,甚至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性格轉變等等。科學的做法,應是用母愛幫助孩子慢慢離乳,neinei吃不到了,但是媽媽的陪伴更多了,經常陪寶寶做遊戲,讀繪本,溫柔的輕聲細語同樣滋潤孩子的心田。
二是戒奶不當會導致孩子口欲期固結。我們都知道,孩子兩歲前是口欲期,個別孩子可能延續到三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把嘴巴當做探索世界的工具,孩子會吃手,啃咬東西,用滿足口欲的方式來自我滿足,吃母乳其實也是滿足口欲的一種方式。如果戒奶不當,孩子會因這種粗暴的阻攔方式而受傷,導致口欲期固結。因為口欲期沒有滿足,孩子會在長大後尋求這種關愛的替代性滿足,比如童年時代愛咬手指、咬鉛筆頭,長大後飲食無度、物質濫用(吸煙酗酒吸毒)等等。科學的做法,應是教會孩子不能亂咬,但不是粗暴地阻攔孩子、責罵孩子。
戒奶如何慎重,對寶寶才不會造成傷害?
身為父母,對寶寶完全沒有傷害是不可能的。每對父母都不可能完美,總會有不經意間觸碰孩子心靈的時刻,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問心無愧,戒奶也是如此。戒奶前,首先要確保孩子輔食攝取,等到孩子已經適應輔食了才開始戒奶,以免造成孩子的飲食恐慌;其次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慢慢的愛,讓孩子懂得失去了母乳這件事,媽媽還是很愛很愛自己的;最後是一定要耐心,一開始孩子不接受,天天帶著熊貓眼,但還是要跟著孩子一起熬過去。
願小寶寶都能成功度過這個階段,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