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四年(1799年),在嘉慶帝的授意下,和珅被抓到了監獄之中。獄中,和珅提筆作了題名為《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的詩文: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
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新。
聖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可見,此時的和珅已經預示到自己命不久矣。果然在不久之後,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大臣,就以上吊自盡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好在,其長子豐紳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進行報復,劉墉向嘉慶帝建言應避免案件擴大化,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布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不大規模地牽連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而此時,距離嘉慶帝登基,不過十五天而已。
作為乾隆帝的寵臣,和珅無疑是一個玲瓏剔透的人物,那麼,新君即位後,和珅為什麼沒做好防範呢?
和珅是一個聰明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會玩弄手段的人。面對那些反對他的大臣們,他的應對方法並不是去說其他大人的壞話。相反,他不斷地在乾隆皇帝面前誇獎這些大臣,讓皇帝覺得他是個大度的的人。等到和珅受了彈劾的時候,乾隆帝就懷疑是其他人在排擠他。正是這樣,他才一直深受乾隆帝的信任。
然而,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
當時,乾隆帝為了遵守在位時間不超過六十年的誓言,於是,在其在位六十一年後,讓位給了嘉慶。為了在新君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和珅特意獻上了一座玉觀音,以此來討好嘉慶皇帝。嘉慶也是個非常聰明的皇帝,他知道父親雖然退位,但很多大臣還是對父親的旨意言聽計從。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對和珅的不滿隱藏了起來。登基之前,嘉慶帝一直都對和珅恭恭敬敬的。在乾隆帝確立儲君之後,兵權仍然在太上皇手中。所以,嘉慶皇帝一直隱忍避讓,使和珅放鬆了警惕。在和珅的心中,嘉慶帝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是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威脅的。
和珅儀表堂堂,聲音洪亮,身體矯捷,因此,在乾隆帝執政期間備受信任。作為三等侍衛的他,常常與皇帝巡狩,可以經常和皇帝說上話,這為他以後的平步青雲埋下了伏筆。和珅曾遷升為一等忠襄公,首席大學士,也曾帶領軍機大臣監管戶部、吏部等,還曾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一人兼管多項事物,這也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常優秀的管理才能。但是,他不會帶兵打仗,而且在和阿桂一起奉旨行軍征絞甘肅亂黨的時候,因他的錯誤指揮而導致大敗。在大敗之後,他不僅沒有向皇帝承認錯誤,反而倒打一耙,彈劾勇將海蘭察。乾隆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嚴厲斥責了和珅並且將其連降三級。
和珅雖然不太懂軍事,但是,憑藉身上的一個特點便可在朝中立足,那就是: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迎合皇帝的口味,還能幫助皇帝收集錢財,使皇帝多了很多額外收入。乾隆帝在晚年的時候志得意滿,不明事理,認為自己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君。和珅為了獲得皇帝的信任,總是努力迎合,所以乾隆一生都很寵幸他,還把自己的十女兒嫁給了他的兒子。
仗著乾隆帝的寵信,和珅不斷地排擠政見不合的大臣。久而久之,乾隆帝的身邊就沒有其他的親信大臣了。晚年的時候,乾隆帝只能相信和珅一個人。和珅身居多職,只要下邊的官員不肯服從他,只要下邊的官員不給他行賄,他就不會讓這些官員得以升遷。和珅的家被抄後,負責抄家的官員竟然從他的家中搜到了八億多兩白銀,這可相當於當時清朝十年的財政收入。
嘉慶帝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不由地心中暗喜,這下,朝廷的財政問題算是解決。因為,當時清政府是真的庫存緊缺。在乾隆帝駕崩的當天,嘉慶便下令將和珅拘禁。和珅找藉口回家整理,但聰明的嘉慶皇帝卻嚴詞拒絕。當時,和珅已是後知後覺,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有人猜測,和珅是太過疏忽,這才沒有做好防範,其實不然。
乾隆帝在確立新皇時,和珅就獻給了嘉慶一個巨大的玉如意,試圖拉攏嘉慶帝的心。嘉慶皇帝非常聰明,他一直都表現出一副胸無大志,滿不在乎的樣子。和珅也曾使自己的老師前去嘉慶身邊試探,嘉慶皇帝掩飾的非常好,也曾多次做詩誇獎和珅,使和珅放下了戒備之心。可能,和珅也沒有想到,嘉慶皇帝會在乾隆帝去世的當天,對他進行暗地的軟禁。
否則,憑藉和珅手握半數軍事大權,朝中又有多數親信,必定掀起一場政變。不過,自古邪不勝正,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這是自古不變的真理。總之,並不是和珅沒有做好防範,而是嘉慶皇帝更加聰明。它不僅果斷,而且,有自己老師的鼓舞,因此,剛剛登基,他就能狠下心來,最終,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奪去了和珅的一切。
參考資料:
【《清史稿》、《和珅之死》】